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城镇体育人口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变迁为历史背景,在对福建省城镇体育人口总体结构了解的基础上,应用社会分层理论,审视影响福建省城镇及各阶层体育人口的因素、各阶层体育人口的结构、各阶层体育人口体育行为和动机的特征,以期对促进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促进社会体育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①至2006年底福建省城镇16岁以上人口中(不包含大学、中学在校生)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比例,占有效调查对象的13.2%。体育人口的自然结构呈现出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的特征:社会结构呈现出文化结构属于高水平、职业结构偏向于脑力型的特征。②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均收入以及每天家务劳动时间等因素对福建省城镇体育人口形成有显著的影响。③福建省城镇体育人口的阶层分布呈“倒金字塔”形状,体育人口的分布比例在各阶层之间存高度显著差异;男性体育人口的阶层结构呈“橄榄”状,女性体育人口阶层结构呈略显中凹的“橄榄”状;不同年龄段体育人口的阶层分布以50岁为一变化拐点。④福建省城镇各阶层体育人口形成的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家务劳动时间和文化程度对下层体育人口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性别、职业、个人月均收入,文化对中下层体育人口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性别、家庭月人均收入对中层体育人口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性别对中上层体育人口的形成有显著影响。⑤各阶层体育人口性别分布表现出随着阶层等级降低,性别比逐步下降的趋势;下层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偏向老年型。中下层、中层以及中上层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呈成年的年轻型状态;各阶层体育人口之间活动项目、活动场所的选择并没有显示出阶层影响因素所导致的离散性;各阶层体育活动方式呈现出组织化程度水平较低的特征;福建省城镇各阶层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因大体相同,但强身健体动机的选择率随着阶层的上升而下降,而精神情绪的改善的选择率则随着阶层的上升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