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利用外膜蛋白K制备单克隆抗体用于弧菌的检测还未见报道,由于外膜蛋白K是弧菌特有的,因此可以用OmpK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用于对弧菌属的检测,对防治水产动物弧菌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淡海水鱼类细菌性疾病中,弧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给水产养殖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对该类菌进行预防、检测、治疗成为制止该病暴发的关键。当前,世界各地对于该类菌的检测还是传统的方法,即观察病鱼的发病状况及细菌学鉴定。这两种方法由于操作人不同,在主客观方面均受到了限制,而且灵敏度不高。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外膜蛋白K在革兰氏阴性菌中普遍存在,因此在弧菌中也是很容易找到。它在鳗弧菌中存在也己经被证实,其位于细胞质壁外膜的外层,具有同外界广泛接触的机会。鉴于此,本文根据GenBank上己登录的鳗弧菌外膜蛋白OmpK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鳗弧菌总DNA进行PCR扩增并把得到的特异性条带连接转化到PET-28a载体上,经过IPTG诱导表达、Ni2+柱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OmpK的单克隆抗体,为弧菌病的检测及防治提供实验基础。具体实验方法及结果如下:(1)根据GenBank上己登录的鳗弧菌外膜蛋白OmpK的基因序列(登录号:FJ705222.1),运用Primer-Preimer软件设计1对引物,分别在其5,端加了HindⅢ和3,端加EcoRⅠ酶切位点和保护碱基的引物FP1和RP2,对鳗弧菌总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一条大小约为730bp的特异性条带,经PCR、单双酶切及测序验证,该条带就是鳗弧菌的OmpK基因序列。(2)把上一章克隆到的特异性条带连接转化到PET-28a载体中,经测序验证,OmpK-PET-28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把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 E.coli,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验证一条大小约为27kDa的蛋白条带得到大量表达。SDS验证该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尿素裂解后用Ni2+进行纯化,考马斯亮蓝测其浓度约为200ug/ml。(3)用纯化后的OmpK免疫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融合→挑选阳性孔→对阳性孔多次克隆化→制备能稳定分泌抗OmpK的单克隆抗体(mAb)。共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mAb的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G2和1E4。亚类鉴定显示:1G2属于IgM,1E4属于IgG2b,Balb/c小鼠腹水中mAbs效价都达到10-5;交叉实验结果显示这两株单克隆抗体与弧菌属细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非0-1群霍乱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均有交叉,而与非弧菌属细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温和气单胞菌、0707链球菌均无交叉,可用于弧菌的检测及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