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面对外开放政策逐渐深化,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走向了快车道。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平均寿命也不断地变长,随之而来的是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丧偶问题。在老人出现配偶去世的情况后,农村老人往往比城市老人的反应更加强烈,问题更加复杂,更加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本研究中农村丧偶老人是指夫妻双方只有一方还在世上的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文中的生活适应主要指农村丧偶老人摆脱不良的情绪,克服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从而恢复与外界环境的良性互动并最终达到身心状况与环境平衡的过程。现今社会,物质资源空前丰富,但是对于丧偶老人来说更加需要的是心理慰藉,防止丧偶老人在适应新生活的时候出现心理问题。在农村,由于许多老人的子女在外务工,平时对老人的关心不够,无法体会老人丧偶后的痛苦,仅仅提供必要的生活赡养,老人出现生活适应问题的不在少数。笔者根据重庆市北碚区X村丧偶老人数量情况,从中抽取了10位丧偶老人进行访谈和调查,发现丧偶老人出现的生活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包括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精神赡养需求增强、自责情绪和缺少社会支持等,其中心理问题是最主要的,也是对老人影响最大的。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丧偶老人进行分析和介入,发现为老人提供家庭支持和心理慰藉、健全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适应过程中的问题,增强面对困境的抵抗能力,提升面对未来的信心。本研究发现,缺乏精神赡养和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是该村丧偶老人会出现生活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何更好满足该村丧偶老人的精神赡养和健全社会支持网络是本研究中希望解决的问题,并通过本研究试图探索一条更高效、便捷、合理的社会工作介入途径。全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思路等。第二章运用观察法及访谈法发现并总结农村丧偶老人出现生活适应问题的具体表现并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的原因和个案工作介入的优势。第三章从案主的朋友和兴趣爱好方面入手,并依据社会支持理论和增能理论为案主制定可行的服务计划,并详细记录九次服务过程,并通过案主自评、家人评估和量表分析介入前后的数据佐证服务达到的成效。研究最后总结了个案工作介入该群体的经验并提出了社会工作者应该注重挖掘农村丧偶老人深层次问题和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建设与倡导政府做好社会工作服务宣传工作,更大力度关爱农村丧偶老人等措施。本研究的顺利开展进一步表明个案工作介入对农村丧偶老人生活适应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