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参降汤配合常规西药(如消心痛、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氟伐他汀等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包括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及血流变指标中全血粘度(200S-1)、血浆粘度(100S-1)改变情况及用药安全性、探讨其作用机理,并与单纯西药组做对照,为临床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方法: 病例均来源于郧阳医学院附属十堰市东风总医院中医科2004年3月—2005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确定为冠心病心绞痛及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症见胸痛或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等),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西药+参降汤加减组)32例,对照组(单纯西药组)32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980年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中医辨证试行标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常规口服消心痛10mg,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氟伐他汀40mg,每日2次,每晚1次;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1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维持原降压、降糖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参降汤加减(药物组成:党参20g、降香12g、水蛭3g、红花12g、苏木12g、香附12g、徐长卿15g,高血压患者酌加天麻10g、石决明15g、川芎10g、菊花12g,糖尿病者酌加天花粉15g、生地黄12g、葛根12g、石斛12g、黄连6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每次约200ml,温服。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需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饮食清淡,忌抽烟和饮酒。观察结束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 结果: (1) 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59.38%,有效率为31.25%,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显效率为37.5%,有效率为37.5%,总有效率7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31.25%,有效率为53.13%,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显效率为28.12%,有效率为34.38%,总有效率62.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粘度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血粘度亦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4) 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试验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未出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异常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