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意义感是个人对自己生命之意义和目的觉知与感受的程度。包括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生命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属于高层次的心理需要,需透过思索个体生存的理由或目的,找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在回顾国内外生命意义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对震后灾区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研究、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在研究一、研究二中,使用生命意义感调查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受灾情况不同的三个学校的中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00份。同时依据自拟的访谈提纲对24名灾区中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然后对访谈录音整理出的文本材料进行编码和类属分析,研究结果对前面量化研究起到了补充和印证的作用。对震后灾区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灾区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偏低,主要是特重灾区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很低,尤其是生活目标和未来期许两个维度。(2)心理援助对受灾学生的作用是很明显的。(3)性别差异对生命意义感影响不显著。初一与初二的生命意义感有显著差异;其他年级之间,生命意义感没有显著差异。(4)学校受损情况、师生伤亡情况和家人伤亡情况,对生命意义感影响显著。(5)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均为显著正相关。(6)学校受损情况、师生伤亡情况、家人伤亡情况、是否受到心理援助、人际关系水平对生命意义感有预测作用,回归方程显著。在研究三中,进行前测后测准实验研究。从参与问卷调查的特重灾区学生中筛选生命意义感很低,特别是生活目标和未来期许两个维度很低的学生24人,分为实验组、控制组,实验前使用生命意义感调查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两组再测试一次。然后对实验组干预其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其生命意义感。实验后对两组进行两次生命意义感调查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测试,中间间隔一周。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对人际关系进行干预,提高人际关系水平,进而提高生命意义感;干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