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者二者兼有而导致的高血糖,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正常人与糖尿病人中间的一种状态,又被称为糖尿病前期。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可以累及身体的重要器官,其中,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尤为重要。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通常无任何临床表现,若出现持续明显的尿蛋白升高及肾功能减退,则病程早己进入后期。尿微量白蛋白(UMA)在早期肾小球损伤时即可出现,所以它可作为DKD早期筛查指标。糖尿病前期是血管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大量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不仅发生在糖尿病患者,早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可出现。不少研究已经探讨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但是两种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研究基本没有。目的:比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前期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以了解哪个标准更能预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方法:于2015.05-2017.02期间,根据济南市中心医院牵头申报、董晓林教授负责完成的一项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该计划主要针对济南市招募到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对入选人群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的测量;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及尿液检验:空腹血糖(FPG)、HbA1c、口服2小时后血糖(PG2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肌酐(Cr)、血清尿酸(sUA)血液生化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UMA)检测。在筛查的高危人群中,对没有糖尿病病史人群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且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糖代谢状态进行判断,对不同糖耐量人群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和分析。以尿微量白蛋白>30mg/L区分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及阴性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影响因素。最终分析比较由OGTT试验和HbA1c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前期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有无差异性,得出哪种诊断方法能更好的预测早期DKD的发生发展。结果:本次调查共完成2822人,在调查前已经确诊糖尿病、急慢性肾脏病史、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患排除在外,以及缺失重要数据408人,同时踢除数据中26例尿微量白蛋白尿>346mg/L的人群,最终2048人纳入此次研究。其中男性797人,占总样本量的38.92%,平均年龄为52.79岁;女性1251人,占总样本量的61.08%,平均年龄为53.08岁。1.OGTT和HbA1c两种诊断方法得出糖代谢状态不完全相同以OGTT试验为诊断标准:筛查的高危人群中糖代谢状态完全正常者(NGR)为1234人,占总样本量的60.25%;新诊断DM患者294人,占总样本量的14.36%;糖调节异常(糖尿病前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人群520人,占总样本量的25.3%,具体到这520名(占总筛查人数的25.3%)被诊断为糖调节异常(IGR)受试者,可进一步分为仅糖耐量减低(IGT),即FPG<6.0mmol/L,7.8mmol/L≤2h PG<11.1mmol/L有356人,占68.46%,是糖尿病前期的主要部分;仅空腹血糖异常(IFG),即6.1mmol/L≤FPG<7.Ommol/L,且2h PG<7.8mmol/L者,仅有79人,占糖尿病前期人群的15.19%;IGT合并IFG(IGT/IFG)共83人,占15.96%。以HbA1c为诊断标准,筛查的高危人群中NGR为1439人,占总样本量的70.26%;IGR人群444人,占总样本量的15.96%;新诊断DM患者165人,占总样本量的8.06%。2.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分析筛查的高危人群之中,尿微量白蛋白异常(>30mg/L)人数为185人,占样本量的9.03%;尿微量白蛋白正常(≤30mg/L)人数为1863人,占样本总量的90.97%。两组人群相比较分析,得出年龄、TC及LDL-C在两组间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即两组无差别;而性别、BMI(Kg/m2)、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bA1c、PG2h、TG、HDL-C、sUA两者之间相比P<0.05,均有差别。进一步分析得出BMI、收缩压、舒张压、2hPG是尿微量白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3.两种诊断方法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糖代谢正常者以OGTT为诊断标准,将筛查的高危人群分为糖代谢状态正常组(NGR)、糖尿病前期组(IGR)和DM组,比较三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三组间P<0.05,并且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随血糖的升高而升高。三组尿微量白蛋白异常阳性率分别为6.64%、9.61%、18.03%,三组率相比P<0.001,有统计学意义,亦有差别,规律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进一步将IGR组分为:仅糖耐量减低(I-IGT)组、仅空腹血糖异常(I-IFG)组、IGT合并IFG(IGT/IFG)组,分析对比NGT、IGT、IFG、IGT/IFG组,四组相比P小于0.05,NGT组与I-IGT组、I-IFG组与I-IGT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NGT组与I-IFG组、I-IFG组与IGT/IFG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四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分别6.64%、9.80%、9.41%、8.43%,分析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以HbA1c为诊断标准,将筛查的高危人群分为NGR、IGR和DM组三组,三组尿微量白蛋白相比P<0.001,有统计学差异。IGR和DM相比无统计学意义,NGR和DM、IGR相比P<0.001,有统计学差异。三组人群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44%、10.81%、18.1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4.比较OGTT和HbA1c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前期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筛查的高危人群分为仅由OGTT诊断的糖尿病前期组(OGTT-IGR)、仅由HbA1c诊断的糖尿病前期组(HbA1c-IGR)、两种诊断方法联合诊断的真阳性组(TRUE-IGR)及两种诊断方法均为NGR的组。对比四组,糖尿病异常的三组人群年龄、性别、BMI(Kg/m2)、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bA1c、PG2h、TG、TC、LDL-C、HDL-C、sUA、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P<0.001),且HDL-C低于正常组。真阳性组与正常组除外舒张压、TC外的所有危险因素均有差别(P<0.05);HbA1c-IGR与正常组除外舒张压外的所有危险因素均有差别(P<0.05);OGTT-IGR组与正常组相比,除性别外,所有危险因素均有差别(P<0.05);OGTT-IGR组和真阳性组相比,除HbA1c,剩余危险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别;OGTT-IGR组与HbA1c-IGR组年龄、FPG、HbA1c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差别,剩余危险因素无差别,尿微量白蛋白相比无差别。结论:1.以OGTT为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较正常组尿微量白蛋白升高;2.以HbA1c为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较正常组尿微量白蛋白升高;3.两种诊断方法下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正常,且两组人群之间相比无差异,两种诊断标准反映了相同的心血管危险因子水平及糖尿病肾病危险信号。OGTT和HbA1c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前期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无差别,两种诊断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预测效能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