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散性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_hu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的优异性能及极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在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很多论文报道石墨烯能够有效的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然而,石墨烯易团聚、分散性能差等缺点,严重制约了石墨烯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改进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得到高分散性石墨烯;然后将石墨烯掺加到水泥砂浆中,研究石墨烯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并结合水泥水化产物微观形貌研究石墨烯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本文研究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在氧化还原法的基础上引入TiO2分散剂,成功制备出高分散石墨烯。通过静置试验发现,与普通方法制备的石墨烯溶液相比,高分散性石墨烯溶液分散能够在静置24小时后仍能保持均匀分散,并未产生明显团聚和沉淀现象。TEM、AFM和Raman等微观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高分散性石墨烯片层极薄,接近透明,边缘轮廓清晰,片层表面褶皱较多。说明石墨烯剥离比较完整,有利于石墨烯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2)通过抗折、抗压试验研究了高分散性石墨烯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分散性石墨烯明显的提高了水泥砂浆的强度,随着高分散性石墨烯掺量的増加,水泥砂浆试样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呈现出先増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掺量为0.03wt%时,增强效果最好;SEM、XRD、FT-IR微观测试研究表明高分散性石墨烯改善水泥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在水泥水化过程中通过调控晶体结构的生长,使水化产物形状更规则,排列更加紧密有序,从而提高水泥基体的力学性能。(3)通过毛细吸水试验和氯盐侵蚀试验研究了高分散性石墨烯对水泥砂浆耐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分散性石墨烯降低水泥砂浆试样的毛细吸水率和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高分散性石墨烯烯掺量的増加,水泥砂浆试样的毛细吸水率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同样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最佳掺量为0.03wt%时,毛细吸水率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最小;压汞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烯能够改善水泥石的孔径分布结构,减少有害孔的产生,提高无害孔及少害孔的比例,使水泥石孔隙率下降了40%。
其他文献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不断推进,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特别是占商事主体比重最大的公司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就业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何规范完善公司治理体制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引发的抑郁高风险率是否与海马生理结构的改变有关。方法:制作小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后不同时期采用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对小鼠术后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糖水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估小鼠的抑郁情况;然后,测量小鼠海马组织的重量;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海马组织内部细胞的变化;同时通过电镜观察海马
沥青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了路面损害,面临着严峻的翻修、改建工作,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旧沥青混凝土,据调查每年我国有大量的旧沥青混凝土废弃
秸秆快速降解不仅可以解决农业废弃物资源浪费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对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具有重要价值,对促进农业生态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重组里氏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仿真逐渐成为工程设计和提高产品性能的手段和方法,在科研和工程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三维计算机重构技术作为计算机仿真的一
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促使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轮毂驱动汽车具有力矩输出独立可控、响应速度快、可自由分配等特性,为车辆稳定性控制技术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汽车高速化和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介导的植食性昆虫之间存在互利、偏利和竞争等密切种间关系。这样,当一种植食性昆虫的种群数量发生变化势必将影响其它相关昆虫的种群动态。由于转Bt基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社会基础己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经济也正在走向外向型和开放型经济。珠三角经济特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国家(地区)间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同时由于国际商事仲裁具有保密性强、效率高等独特优势,日益成为众多当事人解决纠纷的首选。然而国际商事仲裁收费较高,造成诸多当事人因为资金严重匮乏无法提起仲裁程序,造成自身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而第三方资助制度的适用是解决当事人资金严重匮乏的最佳方式。英国、澳大利亚是第三方资助制度起步较早,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有着
法定代表人是我国的一项具有独特性的重要制度,它脱胎于在我国具有深厚实践基础的厂长负责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1993年公司法将董事长作为公司的唯一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开始与董事长的权力相结合,实践对于法定代表人的认识也逐渐开始发生偏差,法定代表人成为了公司领导权的象征、公司意思的最终决定者。但是在责任承担问题上却模糊不清,甚至出现利用公司的有限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