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肩锁关节损伤,多由于外伤所致,发生率较高,约占肩部损伤9%。对于Rockwood IV型、V型、VI型损伤,即完全脱位,采用手术治疗,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于III型损伤,近年来手术治疗才逐渐被重视。肩锁关节损伤后,诊断遗漏以及急性损伤后初次手术固定方式不当、内固定取出后脱位复发等原因,导致出现不少数量的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对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近年来出现诸多手术方式。本文我们致力于探寻一种操作简便、固定确实、术后功能恢复满意、防止复发的治疗方法,即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袢钢板结合锁骨钩型钢板内固定术,且明确该方法能够满足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的基本要求,并作出推广。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4.9-2016.3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病例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8-62岁,平均47.6岁,左侧5例,右侧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照Rockwood分型,III型8例,V型3例。均为Tossy分型III型损伤。病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或≤65岁,陈旧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14天),闭合性损伤,影像学Tossy分型III型损伤;病例排除标准:开放损伤,新鲜损伤(伤后至手术时间≤14天),病理性损伤,肩锁关节脱位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无法耐受麻醉及手术,有中风、痴呆、意识障碍及严重心理疾病等无法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以上患者均有明确的手术指证:临床表现为肩部存在持续疼痛不适症状,锁骨远端向上抬起畸形,肩关节外展和上举活动过程中无法发力,X线或CT影像则表现为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分型III、V型。纳入病例均采用肩锁关节切开复位+袢钢板结合锁骨钩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取起于锁骨中段绕喙突至肩缝上的弧形切口,清理瘢痕组织并去除关节内破裂的关节盘及软骨碎屑,插入锁骨钩型钢板后复位肩锁关节,复位不良者,一是通过锁骨远端瘢痕及关节内组织清理手段,清除软组织已完成复位;二是通过锁骨远端部分切除(切除锁骨远端0.5cm),并修成圆钝的断面,以达到骨性组织清理,缓解肩锁关节复位后的撞击,解除被动活动时肩峰与锁骨时的碰撞。复位完成后,以直径3.2mm骨钻于锁骨上锥状束附着点上方向喙突跟部钻孔并贯穿喙突,形成骨隧道,测量复位后锁骨上骨面至喙突下的长度并选择适当袢长的Endobutton钢板,通过锥状束重建隧道将袢钢板引入喙突下方并翻袢,牵引袢环于锁骨上,将另一剪除袢的钢板放入锁骨上的袢环中收紧,并用爱惜邦缝线绑定钢板以免滑脱,缝合修复残余的肩锁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术后抗生素应用24-72h,肩肘带固定保护4周,3-4周内康复师指导下肩关节被动锻炼为主,并渐行主被动功能锻炼,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6个月取出锁骨钩型钢板,袢钢板不予取出。回顾性分析肩锁关节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肩关节损伤恢复时间,采用Karlsson标准评价疗效。结果:1.11例患者手术时间35~60 min,平均时长45.2±5.7 min。术中出血量30~110ml,平均出血量50±22.3ml。2.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7个月。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及肩周肌力均恢复良好,恢复时间2~3个月,平均2.5个月,肩锁关节未出现再次脱位,内固定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拔出、断裂等现象。3.肩关节功能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优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4.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分型III型、V型的手术效果并无明显差异。5.术后6个月11例患者均取出锁骨钩钢板,袢钢板留存体内,肩锁关节稳定性良好,患侧肩关节活动良好,未复发肩锁关节脱位。结论:我们应用袢钢板+锁骨钩型钢板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此术式引入两种固定模式,即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提供的静态固定模式和锁骨钩型钢板维持肩锁关节位置提供的动态固定模式,更加接近于肩锁关节解剖修复状态。此术式引入的带袢钢板分散了单纯锁骨钩型钢板固定时钢板所承受的应力,有效降低了锁骨钩钢板压承受的应力降低后发生断板的几率,以袢钢板模拟重建喙锁韧带锥状束,避免了重建韧带操作复杂、远期韧带松弛及复位部分丢失的问题。并且因手术操作简便,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缩短了住院期,且随访病人具有优良的肩关节功能,为推广此术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