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新型架构与设计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u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高频无源识别技术即将迎来市场蓬勃发展期,而被国际标准组织纳为其ISO18000-6修正标准Type C协议的EPC global Class1 Gen2协议,成为现今超高频无源识别技术的事实标准。日渐统一的协议与日趋成熟的市场推动着超高频无源标签应用的兴起。本文从超高频段无源标签的工作原理和通信协议出发,详细分析了ISO18000-6 Type C协议的特点,并结合本人参与设计并流片成功的芯片,分析了基于Type C协议设计的标签芯片的常见架构与设计中的难点。本文针对普通架构中的存在的问题,结合现在超高频无源电子标签研究的新进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标签芯片架构,并就此架构给出了一个标签芯片射频模拟部分的设计实例。本文还就创建低电压低功耗数字标准单元库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基于Chartered 0.35um工艺设计1.8V电源电压数字标准单元库的建立方法。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标签芯片的架构;提出了信号处理模块的概念,其中包含了阻抗自适应网络,调制与解调,低功耗模拟方法解码等功能,不仅提供了更高的性能稳定性,还进一步降低了标签的功耗,其中解码部分的功耗从同步解码的10uA降低到了模拟解码的不到300nA。本文还对射频模拟前端的其它模块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实现,其中解调模块、预稳压模块都使用本文提出的新型结构并有更优良的性能表现。基于Chartered 0.35um EEPROM工艺1.8V数字电源电压设计的该芯片,包含解码功能的射频模拟前端瞬态平均功耗(包括解调整流器功耗)低于2.5uA。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材研究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其直接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问题来自课堂,研究的行为发生在课堂,研究的结果也必须落实在课堂。开展教材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搞好教材教研,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教材研究 备课组 课堂教学 个案反思 课题研究    1.备课组为实体  要使教材研究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备课组实体建设。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各备课
多光谱遥感图像地物识别技术在许多领域有重要作用,如:地质测绘制图、城市规划、自然灾难检测等。目视识别是遥感图像地物识别的传统方法,其识别效果依赖于目视工作者的相关经验
摘 要: 梦,生活中有,文学中也有。只有当梦淡化生理现象,走出迷信的樊篱,进而以美的形象出现在文学殿堂时,才称得上是艺术上的觉醒。梦的成熟与文学样式有关,梦的表现与社会进程有关。艺术殿堂由于梦的涉足,填补了心灵的空缺。梦说,不是胡说,然而以往的文论少有提起,本文作者在此提及,意在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和解说。  关键词: 梦 艺术形象 艺术觉醒 文学样式 意识形态    梦,在我国文学作品里是不难发现
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模糊推理系统的医学图像融合算法以及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融合算法,同时,对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标准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中首先详细介绍了模糊数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业务模型在不断地变化,业务量也随之爆炸式增长,光纤通信使电信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光网络无疑是光纤通信时代最活跃的领域。光网络已经从基于电层
苏轼的前《赤壁赋》历来是评论家争议的一篇佳作名篇。文章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诗情画意般的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而深刻的哲理则在不经意中水到渠成,这就是它成
摘 要: 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一直是诗词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一个出题点。为使学生容易接受、学以致用,教师可以运用典型的经典诗词循循善诱。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虚实结合 虚 实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曾说道:“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由此可见虚实结合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的特点,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
摘 要: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自传体小说。本文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这部小说中出现的三种主要叙事方式进行分析解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叙事方式 内心独白 自由联想 时空交错    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一生共写了仅四五部作品,但部部都可谓传世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中处处涌动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