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融入是流动儿童进城后所需要面对的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由于处在发展中的中国城乡差异显著,流动儿童进城后经历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成长环境。在体验差异的同时,流动儿童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生活,与周围环境良好互动,直接关系到流动儿童的身心发展。归因风格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体现了流动儿童对外界环境的认知评价,基于认知—行为联结,流动儿童的归因风格可能影响着其对外部世界的反应,特别是在社会融入进程内必然的文化冲撞中,流动儿童的归因风格会怎样影响其在挫折情境中的应对,正是本研究所要解答的。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上海、广州、武汉以及济南四城市内1144名流动儿童和703名城市儿童的考察,结合深度访谈和问卷测试,分析了流动儿童归因风格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第二部分的研究,通过实验方法,考察了12名分别具有积极归因风格或消极归因风格的流动儿童在挫折情境下的反应,探讨了不同归因风格对其社会融入中挫折应对的作用。综合两个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融入研究: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包含了经济融入、社会关系融入以及心理融入三个组成部分;流动儿童的心理融入会受到其经济融入水平和社会关系融入影响,而经济融入会通过社会关系融入进一步影响心理融入。(2)归因风格对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流动儿童在内外控和稳定性维度上呈现自我服务型归因,即对积极事件认为是内控、稳定的发生,而消极事件认为外控且非稳定发生。流动儿童在内外控及稳定性维度上的自我服务型归因会正向影响流动儿童的心理融入。(3)归因风格对其社会融入中挫折应对影响的实验研究:积极归因风格的流动儿童在挫折情境中的应对要优于消极归因风格的流动儿童;对具有消极归因风格的流动儿童进行积极归因强化,能够相对改善其对挫折情境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