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根性腰腿痛病人及无明显根性症状的来访者进行腰腿痛病情计数评分并对腰椎神经根通道形态、腰椎间高度进行影像学测量,分析并探讨根性腰腿痛患者神经根通道形态的变化、腰椎间高度的改变与根性腰腿痛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从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门诊及病房收诊的病人中选取临床诊断为根性腰腿痛的病例54例以及无明显根性腰腿痛症状的来访者46例进行临床数据收集。分为症状组54例,对照组46例。其中症状组: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平均年龄(53.28±12.59)。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在33-68岁之间。平均年龄(48±11.24)。对这两组人员的年龄及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值大于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可进行统计分析。每位患者及来访者填写"FairbankJC腰腿痛病情计分表”改良版。并于仰卧位拍摄L3-S1椎体螺旋CT平扫(包括三个椎体间隙)。将所得影像通过PACS3.0系统保存至电脑中,应用digimizer影像测量软件,分别测量出L3-L5椎体盘黄间隙距离、黄韧带厚度、患侧侧隐窝宽度(双下肢都存在症状者记录症状较重一侧)、上关节突旁沟宽度、椎间孔下沟宽度、椎间孔外口矢、横径大小、椎体间隙前后缘高度。再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100例病人的腰腿痛病情评分及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果如下:1.症状组与对照组L3、L4、L5各个相同指标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①L3椎体的侧隐窝宽度P=0.049小于0.05,具有显著差异性。②L4椎体黄韧带宽度P=0.005小于0.01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椎间孔横径大小P=0.036小于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③L5椎体黄韧带厚度P=0.00072小于0.0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2.症状组中L3-L5各自各个指标单因数方差分析显示,盘黄间隙宽度P=0.045,黄韧带厚度P=0.05,椎间孔横径P=0.027,均小于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3.症状组与对照组各个定量指标与腰腿痛得分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症状组中黄韧带厚度、侧隐窝宽度、以及椎间孔横径大小P值分别为:0.045、0.050、0.027,均小于0.05,具有显著相关性。4.症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椎间孔形态比较(卡方检验)显示,L3椎体卡方值为15.163,P值为0.002,小于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5.椎间隙前后高度与椎间孔矢径.横径的相关性检验显示,椎间孔矢径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相关性结果分别为r=0.1558, t=2.710, P=0.007; r=0.1681, t=2.928. P=0.004。椎间孔横径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相关性结果分别为r=0.1473, t=2.558, P=0.011;r=0.1316,t=2.280, P=0.023。说明椎间孔矢径、横径大小与椎体前后缘高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1.通过研究两组患者腰椎CT影像数据发现,症状组患者黄韧带厚度、侧隐窝宽度、椎间孔横径这三组数据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根性腰腿痛的重要依据。2.椎间隙高度改变可对椎间孔的形态及大小产生明显影像,但不一定会引起根性腰腿痛的临床变现,不能作为临床诊断根性腰腿痛的直接依据。3.椎间孔呈肾形改变时椎间盘开始发生退变的重要标准之一,提示患者存在发生根性腰腿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