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从知到行转化的影响因素探析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zm4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由知到行转化,一直以来是道德教育者和研究者们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但现实上,道德知行不一定顺利转化,即有很多人知道怎样做才是符合道德的,但现实上却并没有这样去做,甚至做出与道德认知相悖的行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由于多种文化因素的入侵、各种价值观涌现、以及各种利益诉求的出现,导致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在道德上出现知行不一现象。道德知行不一是指道德主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存在不一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知而错行,二是行而不知,三是知而不行。传统知行合一观念认为,人只要学习掌握了道德知识,就一定会将自己所掌握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但事实上,道德由知转化为行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线性逻辑过程,这其中还有许多中间环节,还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道德从知到行转化可以从三方面来探究道德知行转化的中间条件,一是根据道德神经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我们认为在人的大脑中,肯定存在着一种或几种神经生理物质,它(们)在道德知行转化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撑,起着物质中介的作用;二是道德知识转化作为一种社会中的人的活动,受到一定的社会道德情境影响;三是从主体主观而言,道德主体的知情意及其之间相互组合、相互作用,这种组合及相互作用会给主体道德知行转化产生重要影响。结合当前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要促进主体在道德上知行合一,不仅要考虑人脑的神经生理情况,以及主体所处的道德情境,还要考虑在主体认知道德,道德是否真正深入人心。因此,道德认同可以作为道德知行转化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一方面,经过道德认同,主体更加理性地认识和反思道德,一经认同,就更加容易做出道德行为;另一方面,逻辑地看,道德认同经由主体心理而将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贯通起来,在人脑神经的支撑下和外在道德情境的支持下,经过道德认同环节的主体更加容易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其他文献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新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是其根本和切入点,而新疆要进行生态建设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在不影响正常的生产
本文通过构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精算模型,研究了延长退休年龄后,基金支付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延长退休年龄不一定能够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因为延
当前烟草行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对优质烟叶原料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在满足工业企业原料要求、提供原料保障方面显得步履艰难.创新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对烟
分析舒洛地特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代谢指标水平变化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
近年来,德国有关中小型家族企业的属性、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早已屡见不鲜。就大多数的伦理问题而言,本文选择的主题“家族企业伦理”相对实用性更强,即使没有相关的伦理学专业基础
K2O-MgO-MgF2-SiO2系统与云母型微晶玻璃的化学组成密切相关。作者采用显微结构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该系统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固相反应和玻璃析晶相变反应的历程;根据 X-射线衍射
学习共同体自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成为被广泛使用的教育教学组织模式。学习共同体最核心的理念就是每个共同体个体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这与
脂肪组织不仅具有能量储存、保暖等功能,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还可以通过分泌瘦素、脂联素等多种脂肪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黏附分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
传统伦理学关于道德判断的研究始终存在着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之间的争论。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认为,只有遵循理性法则所做出的道德判断才是可靠的,而以休谟为代表的情感
会计信息化人才要具备会计、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宽阔的知识面,能够将会计与计算机高度融合,具有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是能动脑、能动手、能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