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整理的方法,旨在阐明汉语-m尾在历史上的发展衍化。笔者把汉语-m尾的衍化分成发展衍变、稳定、动摇、全面转化四个阶段进行论述,并结合现代普通话和方言中中古-m韵尾的分布和演变情况进行描述,从通语和方言两方面理清汉语-m尾在历史上的衍化。在通语层面上,先秦两汉时期是汉语-m尾的发展衍变期,《诗经》时代归纳出来的侵谈二部是通语中最早的汉语-m尾韵,到《楚辞》时代,冬部从侵部中独立出来自成一部,已经出现-m尾渐变的端倪。发展到了汉代,-m尾韵基本定型。在方言层面上,秦汉时的西蜀方言中,鼻音韵尾的合流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齐地方言中侵部中的“风枫”等几个字已经异化为-ng尾。魏晋至隋唐,本来只是在方言层面中转化为-ng尾的-m尾韵字,在通语层面中也转化为-ng尾后,通语中的-m尾韵处于稳定阶段,虽然方言中有-m、-n、-ng相混的现象,它只是影响通语共同标准音中的口语音。到了宋元时期,通语共同标准音中的读书音依旧存在-m尾韵,只是一些收唇音的-m尾字,已经并入-n尾韵中,读如-n尾。而在实际口语中,-m尾混同于-n尾的现象已经在广大的中原及南方地区出现,日常口语中受方音影响已经形成的语音混并的趋势已经开始影响到文人的读书音,通语共同语标准音中的口语音势力逐渐增大,影响了通语共同语标准音中的读书音,使得通语中的-m尾韵处于动摇阶段。明清时期,通语层面中的-m尾韵已经全面转化为-n尾,奠定了现代汉语普通话阳声韵没有-m尾的语音基础。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咸摄-m尾韵字都在北京音an,ian音节中,深摄-m尾韵字都在北京音en,in音节中。从现代方言的全局看,只有粤语、闽语和客家话仍然保留-m尾,其它各地的方言有的向-n尾转化,有的向-ng尾转化,有的-m尾弱化,读成鼻化韵,有的-m尾完全脱落,读成阴声韵,即使在同一方言中,不同-m尾韵发展的速度和方向也是不平衡的,一般上是咸摄-m尾的消变速度比深摄-m尾的消变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