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各项重大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进入到城市中发展生计。进入到新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失地农民这一群体一改人们心中“一拆暴富”的“土豪”形象,成为了失去可持续的生计手段,且易因自身资产经营管理不善而遭遇生计困难的弱势群体。在这样的一个弱势群体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群“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失地农民。身处边远地区、拥有的资源较少、且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与其他居民有很大差异的他们比起普通的失地农民更加难以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谋求生计。虽然所有的失地农民都可以依靠失地赔款和相关的补贴在城市中暂时过度,但当他们最基本的生计困难的不到解决或是找不到适宜的、可持续的生计方式,定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群体生计困难的解决更是关乎民族团结、地区稳定、城市发展的民生大事。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社会工作者更是应该为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生计困难的解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经过深圳的专业实习后,笔者在导师的指导和街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入了家乡安宁市L社区针对典型的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生计困难个案展开社会工作。通过先前研究生创新项目的调查和了解,笔者发现在L社区内存在生计困难的少数民族失地农民不在少数,总体生活质量偏差,还存在着进城后染上毒品、赌博或是被骗取安置款等相对比较极端的情况。不少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因为缺乏与城市环境相适应的生计手段,待业在家,整天无所事事,打牌聊天度日,靠着安置款勉强维持着生活。作为该群体的一员,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笔者决定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秉承着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在导师的指导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运用寻解治疗的干预模式对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个案进行干预。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的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并界定了本文的两个关键概念。第二章介绍了目标社区少数民族失地农民普遍面临的生计问题、并结合安宁市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的状况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第三章则是按照个案工作的标准流程记录了此次对典型个案进行干预的整个过程。第四章对此次个案工作进行反思并提出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在此次个案工作中,笔者主要采用寻解治疗的干预模式,帮助案主明确工作目标、树立自信,深入挖掘案主的可用资源和潜力、发现案主自身优势并加以运用,并配合街道工作人员帮助案主链接资源、出谋划策,帮助案主解决了生计上的困难,促进了案主与其家庭成员关系的改善。干预过程严格按照个案工作流程进行,遵循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整个过程都在导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进行。笔者结合案主的实际情顺利地况展开了个案工作,并在最后对干预的过程、和案主接受干预后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和总结。希望能借此次干预解决案主的生计困难,引发相关部门对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群体生计问题的重视,并为之后的个案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