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软岩巷道耦合机制及参数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部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是地下工程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因其地应力大、围岩岩性差等不良条件而成为了巷道支护中的难题。单一的支护形式在这种巷道中是不可行的,而采用联合支护时效果亦不理想,往往陷入前掘后修的尴尬局面,单一支护不可行的原因在于支护强度不足,而联合支护失效的原因在于支护体与围岩力学特性之间的不耦合。传统的联合支护方法仅将各种支护体进行简单的叠加,没有充分考虑支护体的支护机理、围岩内部积蓄的能力的释放以及围岩自承能力的发挥,从而难以实现支护体与围岩在强度、刚度以及结构上的耦合作用。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似模型实验等方法对深部软岩巷道耦合支护机制及参数优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通过现场取样、室内实验得到了围岩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探讨了深部软岩巷道的耦合支护机制,通过弹塑性理论分析了围岩内部能量释放与自承能力随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支护强度-收敛变形关系曲线,确定了最佳的支护时机,实现了支护体与围岩间在强度方面的耦合。  (2)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锚杆长度与间排距时的支护效果,确定了合理的锚杆支护参数;分析了不同锚索长度与加强支护布置方案时的支护效果,确定了合理的锚索支护参数;分析了不同注浆范围时的支护效果,确定了合理的注浆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耦合支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的连续性、应力分布的均匀性,达到了支护体与围岩之间在刚度与结构方面的耦合。  (3)通过弹性理论分析了回采后煤层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得到了底板应力分布表达式以及煤壁处应力最大应力集中系数值;分析了回采扰动对周围岩体地应力的影响,计算了底抽巷附近地应力的变化量;制定了回采扰动时底抽巷的加强支护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该方案的支护效果。  (4)通过相似准则分析,制定了相似模拟实验方案;通过三因素二次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相似材料的配合比;通过相似模型实验,测得了采用耦合支护方案与加强支护方案时的围岩应力、收敛变形以及支护体受力变化规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短肢剪力墙结构属于剪力墙体系中的一种,其兼有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但是,目前关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动力分析方法、动力性能和力学模型等方面的理论还很少,尚有待深
单层柱面正交异型网壳由两个单层圆柱面壳相贯而成,是一种新型的网壳形式,属于谷线式叉筒网壳。对此单层网壳结构,其设计的决定因素并非由强度确定,而取决与它的稳定性能。目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甚或不健康发展将会给国民经济体系造成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建立房地
近年来我国和世界各地灾难性的土木工程事故频频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结构“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工程结构的实际性态将随结构的使用而改变,如材料老化、疲劳断裂
桩筏基础是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型式,关于高层建筑体系中上部结构、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研究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普遍关注。虽然人们对该课题已进行了大
如何在保证基础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使得基础方案最经济一直是各学者研究的课题。传统的桩基础设计方法遵循的是“构造为主,计算为辅”的设计原则,这样得出的设计参数通常只是一
再生混凝土材料与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工程推广应用,一方面消耗了数目惊人的建筑废弃物,避免了传统填埋方式占用土地,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解决了建筑
在实际工程中,绝大多数钢筋混凝土构件往往同时承受压、弯、剪、扭中的一种或几种荷载,而目前国内外对于钢筋混凝土双向压、弯、剪构件受扭作用的问题研究甚少,尤其是对于箱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及地下建筑物不断增多,其抗浮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滨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高,当结构自重不能抵抗地下水浮力时,地下建筑物的抗浮问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随着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发展,混凝土双向板的应用跨度日益增大,预测板在使用阶段的挠度对于指导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