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研究水体中悬浮颗粒物、干露及静水压力对虾夷扇贝的影响,进而为虾夷扇贝底播区的选择及养殖容纳量的评估提供理论指导,促进虾夷扇贝底播增殖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以虾夷扇贝为实验材料,在对獐子岛养殖海域的悬浮颗粒物及环境参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受控实验,重点研究了悬浮颗粒物对虾夷扇贝摄食生理的影响以及稚贝的致死效应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并针对在虾夷扇贝底播增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静水压力对其摄食、呼吸、排泄的影响、干露对虾夷扇贝稚贝的致死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獐子岛邻近海域悬浮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性。 (1)獐子岛海域TPM和POM的浓度(mg/L)变化范围分别为:16.76-97.54和2.20-17.20,年平均浓度(mg/L)分别为:31.65±9.58和6.97±2.08。PCOM值的变化范围为:8.69%-37.09%,平均值为22.25±4.18%。 (2)TPM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最大值出现在秋季表层。而POM和PCOM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冬季的值最低。 (3)POM与TPM的平面分布趋势相似,大部分海域的平面分布比较均匀。春夏季POM的分布呈现出中部略高、四周略低的特点,秋冬季与之相反;夏季底层显著高于表层(P<0.01),其它季节表底层无显著差异(P>0.05)。 (4)4个季节中,獐子岛海域的POM与叶绿素a(chl a)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春季底层和夏季表层的POM与chl a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只有夏季表层POM与盐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夏季陆源输入对该海域的悬浮颗粒有机物有显著影响。 2、悬浮颗粒物对虾夷扇贝摄食生理的影响。 (1)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悬浮颗粒物对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吸收效率以及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随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TPM为53.01±6.81 mg/L时,滤水率达最大值(0.82 L/g/h);吸收效率随着TPM浓度的增大而减小,TPM为622.9±14.13mg/L时,吸收效率出现负值;TPM超过262±3.36 mg/L时,对虾夷扇贝的摄食率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2)悬浮颗粒物对中规格虾夷扇贝的摄食选择性的研究表明,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影响虾夷扇贝对不同粒径颗粒的滤除率;有效滤除效率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在自然海水中虾夷扇贝能够完全滤除粒径3.84μm左右的颗粒物质。随着水体中底泥沉积物的增加(主要增加了1.4-2μm范围内的颗粒物质),虾夷扇贝对不同粒径颗粒的滤除率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呈现上升的趋势,在4-5μm处较平稳。较高浓度组的虾夷扇贝对2-4μm的颗粒滤除率略高于中浓度组。 3、悬浮颗粒物和干露对虾夷扇贝稚贝的致死效应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在12d的实验过程中,悬浮颗粒物对虾夷扇贝的稚贝具有慢性致死作用。自实验第7d后,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的死亡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悬浮颗粒物浓度的不断增加、实验时间延长,虾夷扇贝稚贝的死亡率不断增加。 (2)于实验第1d、4d、8d、12d,清水恢复2d时取虾夷扇贝的鳃和内脏团组织,测定悬浮颗粒物对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 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影响。结果显示,鳃和内脏团中GP x、GST酶活性随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升高、暴露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3)在10℃和20℃温度下,虾夷扇贝稚贝在两种湿度条件(干燥组和湿润组)下对干露耐受力的研究表明:10℃干露8h后,两种条件下稚贝的成活率均为100%;干露24h后,湿润组成活率为50%,干燥组的成活率降为16.67%。20℃干露8h后,湿润组的成活率降至83.33%,干燥组成活率呈直线下降趋势,20h时全部死亡。10℃较20℃更有利于虾夷扇贝干露运输中的成活,湿润组较干燥组的成活率更高。 4、静水压力对不同规格虾夷扇贝的摄食、呼吸及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水压力对两种规格虾夷扇贝的摄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 (1)静水压力的增加,会使虾夷扇贝呼吸耗氧及氨氮代谢率增加,摄食率降低,也就是获取的能量减少,支出的能量增加,不利于贝类的生长。 (2)短时间内静水压力的增加会对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小规格的扇贝对压力的变化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