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泡单胺转运体的分布特征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和纹状体多巴胺(DA)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丢失,但病因迄今未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如环境毒素学说和遗传易感学说等,但这些学说都不能很好解释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经元的选择性受损和病程的进行性发展。近来,神经递质转运体成为神经科学界研究的热点。转运体失调学说能较好地解释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缺失机制,而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可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了关键作用。神经毒素MPTP能使人产生帕金森病症状,已被用于制备帕金森病的动物模型。MPTP代谢的毒性产物为MPP+,它能选择性的抑制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内的线粒体的功能,使其产生ATP的功能受损,而导致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VMAT2可将MPP+、多巴胺等运入囊泡内,从而使其不能对囊泡外的细胞物质产生毒性作用,起到防止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作用,因此可见VMAT2对于防止帕金森病的恶化,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探讨VMAT2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脑组织及人胚胎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与帕金森病的关系,研究了凋亡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拟更合理地阐明帕金森病选择性损伤和病程进行性发展的发病特点。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1.使用利血平、MPTP及联合利血平和MPTP分别造成C57BL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MATZ和酪胺酸羚化酶(TH)在黑质致密部、纹状体、腹侧被盖和蓝斑分布的变化。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MAT,和TH在不同胎龄人胚胎脑组织中黑质致密部、腹侧被盖和蓝斑分布的变化。3.使用TUNEL法检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 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帕金森病小鼠较对照组小鼠VMATZ和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在黑质致密部明显减少,腹侧被盖和蓝斑中的阳性神经元数无明显变化;VMATZ和TH在纹状体区域阳性神经元纤维明显减少;同时发现在正常对照组中VMATZ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既少于腹侧被盖也少于蓝斑。2.人胚胎脑组织中VMATZ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既少于腹侧被盖也少于蓝斑。3.TUNEL结果表明黑质致密部神经元出现明显的DNA断裂的特征性凋亡改变。 结论:1.无论在小鼠脑组织中还是在人胚胎脑组织中,这种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的VMAT,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少于腹侧被盖和蓝斑,黑质致密部保护作用薄弱可能是帕金森病黑质选择性受损的重要原因。2.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MPTP在体内转化为MPP‘导致黑质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neoplasm,PNEN)伴肝转移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
期刊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auge function, the pseudo minimum translational distance (PMTD) between two convex objects is defined in this paper. PMTD not only prov
期刊
本文介绍“现代家园”实际智能化功能,包括小区高速、宽带网、小区安防系统、家居安防系统、NHB家庭控制总线、小区“一卡通”系统、小区智能化管理功能和计算机物业管理系统
目的:通过螺旋CT和PET/CT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研究,探讨PET/CT对于发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论:螺旋CT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能为临床
研究背景和目的:  不同的运动形式会对骨骼肌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骨骼肌质量的改变主要取决于骨骼肌蛋白合成与分解的共同调节。叉头转录因子(FoxOs)在骨骼肌分解通路中起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