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关系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系统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城乡关系是我国社会关系的核心,城乡关系解决不好,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制定了针对性的发展战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了城乡差距扩大、“三农”问题突出等诸多矛盾。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把“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之一,重塑新型城乡关系。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旨在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为指导,吸收西方经济学关于城乡发展的有益成果,在对近70年来我国城乡发展的历史考察和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分析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深刻总结国内典型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举措,试图探寻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特别是对城乡融合等相关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介绍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资源。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剖析的同时,在深刻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阐释了城乡关系的基本演进规律,分析了城乡对立产生的根源和表现,探讨了实现城乡融合的基本路径。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乡理论,对苏俄城乡对立的产生、以及消除城乡对立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毛泽东城乡统筹兼顾思想和中国特色城乡发展理论,为我国城乡发展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更多地关注城乡问题,形成以城乡非均衡发展、城乡均衡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为核心观点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发展理论。第三章从历史的角度对城乡发展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考察和反思。细致地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发展的历史过程:城乡自由流动阶段(1949-1957年);城乡二元结构固化阶段(1958-1978年);城乡互助发展阶段(1979-2002年);统筹城乡发展阶段(2003-2012);城乡融合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反思,强调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原则和逻辑。第四章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思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充分肯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积极的政策环境。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分析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滞后,具体体现在“空心村”问题严峻、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城乡要素配置不合理、乡村文化衰败、乡村治理能力和人居环境有待提升等方面。第五章进行了案例研究,介绍了国内城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而各地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本文选取了选取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北京、苏州、广州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会城市武汉、成都进行研究,分别代表了东中西部三类地区在城乡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尝试从顶层设计、政府引导、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等维度对典型城市的实践探索予以总结。第六章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一是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机制体制。特别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保障好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削弱城乡土地“价格剪刀差”的现象。二是通过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多元功能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产业和经济基础。三是要注重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协同推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产品,全面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四是振兴乡村文化,构建城乡一体的文化市场体系,重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精神,凝集城乡居民的精神共识。最后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的有机统一,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美丽美国。
其他文献
转移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与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作为调节转移的主要作用成分,可能和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相互作用相关。EMT的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炎症介质来改变TME,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作为TME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可以对TME中肿瘤
儿童媒介社会化研究是传播学与传统社会化研究的产物:从传播学面向来看,基于媒介效果研究框架,将媒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媒体对儿童社会化所产生的影响;从传统社会化研究面向来看,基于各类儿童社会化影响主体分析框架,将家庭、学校等影响主体视为儿童早期社会化的主要影响源,将媒体作为儿童早期社会化的次要影响源。伴随着媒体技术的进步、代际的更替、传播范式的变更、媒介化社会的发展过往对儿童媒介社会化研究的构型导
研究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该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足细胞是形成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足细胞损伤被认为是影响糖尿病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究足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具有足细胞保护作用的靶点,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进展具有
学位
利用太阳光光电化学分解水是绿色、可持续产生氢能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该体系的转换效率普遍偏低,其瓶颈在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光阳极材料能够高效且稳定的氧化水产氧。过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基于其优异的耐光腐蚀性,高的光生空穴氧化能力等优点,一直是光阳极材料中被寄予厚望的备选者。但此类材料也普遍存在带隙过大、可见光利用率低等缺点。目前,针对此类材料最有效的改进策略就是,通过掺杂能带工程拓宽金属氧化物光阳极的可见
背景: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肿瘤。研究发现,在80%的人肝母细胞瘤中,β-catenin和yes相关蛋白1(YAP1)在细胞核中共表达。在小鼠体内共表达持续活化的S127A-YAP1和ΔN90删除突变的β-catenin(ΔN90-β-catenin-S127A-YAP1)可诱导小鼠肝脏肝母细胞瘤发生。研究证实,β-catenin不同的突变会引起下
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传统产业”逐渐向“服务型产业”、“协同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型,经济总量保持飞速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不断加深,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不得不面对能源与环境、能源需求过剩与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长江经济带煤炭资源丰富,但是在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中潜在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仍不容小觑,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需向全要素能源效率转
社会党国际是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世界各国有关政党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它成立于1951年,并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多次纲领和组织的变迁和调整,逐渐成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国际性政党联合组织。社会党国际的每次重大调整,既是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反映,反过来,它也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政党和团体来说尤其如此。苏东剧变是20世纪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世界社会主
生物化学(以下简称生化)在口腔医学专业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可为后续口腔临床实践课程打下夯实的理论基础。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于大学二年级开设,理论学时有限,为70个学时。而生化涉及到很多理论、概念以及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比较难懂和抽象。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上好生化,如何上好生物课程第一堂课,提高学生学习生化的兴趣,绪论课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以后课程内容的学习
原文出处为:Cheuk Yin Lee,"Dream and Emotions in the Tao’an Mengyi",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March 2016, Volume 3, Issue 1, pp. 43—55.作者李焯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有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