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使得中国经历了近三十年令人瞩目的高速增长,这其中不断深入的对外贸易开放政策被公认是推动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南沿海省份迅速进入工业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经济强劲增长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是对能源和环境的压力剧升、可持续性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更加开放的政策下实现经济增长而又不引起环境的严重恶化和失去未来的潜在增长能力,成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论题之一。理论界关于贸易自由化对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很多,但至今却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中国无疑是研究这一论题的一个极好的例子,这是因为,第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采用了开放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演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变,使得我们可以在一个更加系统和更加复杂的框架下研究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环境之间直接和间接的各种关系;第二、文章虽然针对一个特定的国家展开研究,但由于中国经济存在着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状,同时在现有的环境管理体制下,中国各省份都拥有独立的环境政策制定权利,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使得研究的结论更加可靠和稳定。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污染避难所理论、贸易自由化的规模、结构和技术环境效应等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发展特征与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国际贸易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试图回答在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国际贸易对中国的环境有何影响、如何影响、长期影响又是什么等?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在改进理论模型、用更加细致的产业数据、从多种角度分析贸易与环境之问的关系、区分不同的影响路径从而揭示贸易影响环境的复杂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优化。本文的论题是对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环境之间关系已有的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中发现并确立的。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环境状况做简要的介绍后,利用简约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方程检验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是否在中国存在,并计算出EKC曲线转折点时的人均GDP。随后,构建国际贸易、资本流动与环境库兹涅斯曲线在开放条件下的跨期增长理论模型,从而在理论框架下分析国际贸易对原有EKC模型的改变,再利用我国与OECD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数据,从OECD国家的角度出发,验证PHH命题是否在中国成立,并分析污染密集型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对中国收入—污染关系的影响以及对简约式EKC模型中预测的转折点的改变。然后从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三个方面分解国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并比较三者的各自作用,再利用与环境相关的技术专利数据,构建国际环境友好型前沿技术知识存量,着重分析国际贸易对环境的技术效应。最后考虑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内生性问题,通过都对动态结构模型的估计分析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环境质量之间的系统关系,并分解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短期和长期效应。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就工业废水、工业S02、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而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关系或“倒N”型关系在中国是存在的,而且迎来环境质量改善的转折点时的人均GDP要比以往将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时得到的要低(5000—20000美元)。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实现EKC假说的基本条件是国内的环境政策必须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严格。只有这样污染—收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才会保持不变,但EKC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会发生改变,这取决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贸易伙伴等因素。3、利用我国与OECD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数据(细分到ISIC3位码行业),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污染避难所效应证据,但在具体的某些高污染行业中,就SOx、NOx和C02三种主要气体污染物而言,得到了PHH的论证。在简约式EKC模型中加入开放程度、城市化进程、与发达国家在高污染行业上的进出口贸易等变量后,工业粉尘的“倒U型”关系不再显著、工业烟尘的污染—收入关系变成了“U”型,工业废水、工业SO2、CO2虽然“倒U型”关系不变,但相比较于简约式的曲线图形,转折点下的人均GDP要低、污染物排放量要高。4、贸易结构转向更加清洁的产业(结构效应)和生产中使用了更节能和环保的技术(技术效应),是中国制造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并没有随生产同样增加的原因,而且技术效应的作用远大于结构效应。5、国际贸易的环境技术效应主要体现在:面对国际竞争和跨国的生产合作时,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减排技术会从高环境标准的国家溢出到东道国,使其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减少。通过利用与“绿色”技术相关的专利数量构建国际和国内环保知识存量,发现在工业废水和C02减排上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国外先进技术溢出和转移,并且更加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是有利于这些环境技术的溢出、转移,同时国内相关的知识存量帮助了这些技术的模仿和吸收。6、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内生化国际贸易和人均收入等变量后,利用结构方程可以发现: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国际贸易将有利于东南沿海省份人均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然而,短期内国际贸易会对中、西部省份的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技术效应的变大,贸易将减少工业S02的排放。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都是长期大于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