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养成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镇转移。由于教育体制或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制约而无法与父母一道进城读书或生活的孩子则构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情感、安全等诸方面的问题。确保他们健康成长,不仅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从这个层面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养成研究具有显著的学理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养成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其不良表现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到位、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未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养成,需从国家政策、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会帮助等方面入手,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构建起“四位一体”的道德养成体系和路径。从结构编排来看,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的界定、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本文的创新点、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养成现状。总体来说,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养成参差不齐,其不良表现主要有厌学、任性、自私、逆反、不守纪律、行为不良等道德养成较差的现象。第三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养成不良的原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养成不良的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家庭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家庭教育方式单一,隔代教育盛行;监护人忽视“养成教育”;监护人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二是学校方面:严重的“重智轻德”现象;德育课落实不到位;学校心理辅导欠缺。三是社会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四是国家政策方面:城乡差距较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不够。第四部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养成的对策建议。从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社会扶助、国家政策四个层面入手,提出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养成困境的对策建议:一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氛围;二是提高监护人素质,创造农村留守儿童和谐家庭环境;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建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四是完善国家相关政策,增进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实效。第五部分:结束语。总结全文,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早在1953年Kowalski等首次发现肝硬化患者中存在心功能的异常。随后的大量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循环系统处于高动力状态,表现为心输出量、心率、血容量增加,动脉压降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根据党中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亲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7个纵队共12万兵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战略进
实践表明,在现行政策和法律无法实现对农业保险关系的有效调整的情况下,农业保险关系难以建立,农业保险法律制度亦难以构建。农业保险法制建设的滞后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农业保
我国社会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民生工程的新一轮医疗改革也拉开了大幕,在这样一个多变的社会大背景下,传统的五年制医学毕业实习的模式正在经受各种考验。本文通过分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