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经济发生显著变化,各种新的教育提供方式应运而生,跨境高等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基本选择。加入WTO之后,跨境高等教育在中国的体现——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办学模式日益多样化。在跨境高等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的同时,已有学者指出,当前教育跨境提供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保障跨境提供的教育质量,质量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发达国家已在跨境高等教育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建立了相关保障框架,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科学、完整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关于相关质量保障机构的研究也尚为空白。本文通过对跨境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保障问题,特别是相关质量保障机构做进一步的研究,以试图对跨境高等教育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可能的支撑,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通过分析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的各利益相关者,评估质量保障机构的作用;了解目前我国质量保障机构发展情况,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现状,指出其不足;介绍国内外先进地区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认证机构的先进经验,提取可借鉴之处;对我国质量保障机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该机构发展愿景,为建立科学、全面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提供支持。 文章在吸收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机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历史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以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为线索,结合中外质量保障机构的典型案例,将利益相关者理论融入质量保障的实践中,力求对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经合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订立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纲要》中,提出了六个与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其中,质量保障机构通过建立国际或区域网络,加强合作,采用相应规范,以与有关各方建立、保持联系,解决劳务市场学历认证,介绍学历评估标准,提供信息,增强信任度,是框架的核心参与者。澳大利亚大学质量署与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作为这些机构的代表,不仅致力于理论研究与探索,不断充实自身力量,还在实践中采取先进的审核/认证手段,并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对质量保障机构及其相关区域性国际组织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愿景,成为国际规则的制定者与参与者。这些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角色和职能在未来会得到扩展;平衡与政府的关系,更深层的加强区域合作,增强对教育信息化的关注,在实践中坚持学校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引入院校排名机制等,都是其发展方向。 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重审批、轻管理”,社会中介性服务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成立国家层面的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构是共同的呼声。我国应重视合作办学质量问题,为质量保障机构的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各省级评估机构应重视能力建设,面向市场,明确定位,促进交流与合作,并完善对“走出去”的孔子学院等机构的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