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社会结构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经济发展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区域间发展差距也不断拉大。“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因此对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水平落后的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社会、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并不明朗。因此,本文选择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这对于推动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经济发展的内涵界定,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经济、社会、生活和环境,并挑选了36个指标来衡量不同的发展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状况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其变动趋势和子系统发展对经济发展总水平的影响。其次,利用变异系数法和泰尔指数法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变异系数分解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系统间分解,利用距平值和相对变化率指标对其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然后,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和差异状况进行了整体分析,将其与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从省际层面对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各省之间的发展差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总水平和经济、社会、生活系统的发展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其中经济系统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社会系统和生活系统的重要性有所下降。环境系统对经济发展总水平一直为负向影响,但这一负面影响在不断降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态势与西部地区类似,2000年来不断提高,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宁夏、广西的环境水平不断下降。另外,各省子系统发展对经济发展总水平的影响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2)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省际差异在不断缩小,其中社会差异和经济差异的缩小速度最快,其次是经济发展总水平差异和生活差异,环境差异的缩小速度最慢。(3)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系统间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差异和社会差异是影响经济发展总体差异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生活差异的贡献率相对较小,环境差异的贡献率更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两个因素的差异在不断增大,因此仍然不能忽视。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分析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的扩大,主要是由发展水平较高的重庆和内蒙古和发展落后的贵州、云南、西藏的绝对差异不断增大引起的,相对差异则主要受落后省份相对差异扩大的影响较大。另外,子系统差异的影响省份也各不相同。(4)西部地区人均GDP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2001年以后与全国的差距不断减小,增长速度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GDP总量与人均GDP的相对差异,2005年以前前者不断缩小而后者不断扩大;2006年以后,二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扩大。另外,人均GDP绝对差异的增大主要受发达省份的快速增长影响;相对差异的增大则同时受到发达省份与落后省份两方面的影响。(5)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在变动趋势、省份排序、变动速度和相对差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