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本身具有强大的资源供应能力和环境生态功能,被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肾”。大丰滨海湿地隶属于盐城滨海湿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身属于於长型海岸带,是盐城乃至江苏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可靠土地后备资源;区域内涉及两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第三大麋鹿种群地与全球主要的丹顶鹤越冬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人们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强度日益加剧,不合理的利用活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对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兼顾人们正常合理的资源利用诉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遵循滨海湿地自身特征与规律,探讨适度合理的利用方案,对于引导湿地资源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学习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位理论为依据、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建议为指导、结合情景分析方法设计模拟了大丰滨海湿地未来的利用情景方案;期间,运用生态位理论构建了关于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与湿地产业生态位适宜度指数评价模型,对大丰滨海湿地进行了有关现状、产业适宜性、各区域保护或开发属性定位的分析讨论;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整理公众关于保护或开发决策建议;通过情景模拟构建了具有参与性的不同规划定位下的三个利用方案(现状维持、转向保护、大力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对三方案进行优选并进一步优化优选方案,最终得到一个基于生态位理论评价与公众参与为指导,可以较好均衡大丰滨海湿地保护与开发两方的湿地利用方案和些许政策建议。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测年间,研究区内因围垦开发导致大规模区域由生态功能向经济功能转变,具体区域位置处于原先保护与开发过渡带并呈现“滚动开发”的特点不断向东推移。根据态、势、位相关评测结果,研究区被区别划分为不同保护与开发属性或程度的区域,分别为:重点保护区域、优先保护区域、适度开发利用区域、综合开发利用区域。(2)产业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农业和养殖业在研究区内具有较高的适宜程度与较广的适宜范围,非常适合开展;盐业因自然条件限制,适宜程度低下,基本失去发展活力;而生态旅游业受益于研究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3)公众对于大丰滨海湿地未来规划定位有较多观点的讨论,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公众普遍会淘汰一些经济效益低下的产业类型;在做资源保护决策时,公众会从生态效益角度出发,优先保护或恢复生态功能强大的景观单元,对环境污染程度较大的利用类型优先进行生态重建;在做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时,公众会表现出单纯逐利性,较多的从经济角度出发,优先将原始景观单元开发成经济效益高的利用地类;在保护与开发具体实施的空间区域选择上,公众的观点又一次印证了研究区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的特点,原属保护与开发过渡带的区域同为保护者与开发者优先考虑的位置。(4)在生态位理论评价与公众参与决策建议指导基础上,经构建模拟分析、优选优化讨论,最终确定能较好均衡保护与开发双方的情景利用方案可以提供10.88亿元的湿地保护效益,8.75亿元的农业开发效益与3.68亿元的净效益;与2009年利用现状相比除因兼顾保护与开发两方利益而妥协牺牲的部分开发环境成本外,各项效益指标都有所提高;而结合整个研究过程与对比现状利用情况,本研究认为有效的限制开发强度,将其与湿地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相适应是协调保护与开发矛盾的核心,同时切实的依据各区域保护与开发属性的定位,严格把关落实相应措施是协调保护与开发矛盾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