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am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比较I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患者每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不同,探讨术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级预防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预测因素。  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ICD作为一级预防的患者79例,作为二级预防的患者93例;比较两组术后每年累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针对一级预防,根据术后有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史、治疗药物、临床状态、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右室内径)、12导体表心电图(QRS 时限、QT间期、QTc间期)、血清学指标(红细胞分布宽度、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白细胞、B型钠尿肽等)、除颤器腔型等资料,至少随访1年时间。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随访至少一年,I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患者术后第四年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累计年发生率无差异(29.1%vs43%,P=0.059)。一级预防患者中术后发生室速、室颤的24例,占一级预防总例数的30.4%。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与未发生患者的基线资料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7.92mm(P=0.007),年龄≤60.5岁(P=0.004),室早个数≥3050个/24小时(P<0.001)、左室射血分数≤29.5%(P=0.036)、室间隔厚度≤9.5mm(P=0.034)是发生室速、室颤的可能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危组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低危组(60 岁 vs 66 岁,P=0.004),且对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存在潜在预测价值(OR=0.926,95%CI 0.878~0.978,P=0.005);高危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低危组(29.5%vs30%,P=0.036),且对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存在潜在预测价值(OR=0.947,95%CI 0.906~0.990,P=0.017);其余指标未见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符合ICD一级预防的人群,三年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与二级预防人群同样高。  2、年龄以及LVEF可能是ICD猝死一级预防人群发生室速、室颤的预测因素。年龄越小,LVEF越低,越容易发生室速、室颤。
其他文献
他连个完整像样的名字都没有,大家,无论成人还是小孩,都只管直呼其“刘三”。谁让他呆头呆脑、傻里傻气呢?刘三活到六十三岁半的时候,终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死在一个寒冬的小破屋里。  刘三兄弟三个,没有姐姐和妹妹。两个哥哥都健在,他们的智商都比刘三高上百倍,个个精明干练。一个在镇里当着主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一个在县城做着不小的香烟买卖,是富甲一方的老板。  刘氏夫妇靠着几亩薄砂地,含辛茹苦把三个儿
期刊
喜爱民国风,是源于母亲的一件新式旗袍。  新式旗袍并不新,听说还是上世纪30年代祖传下来的。记得童年时,母亲曾穿过几次。那些青花瓷色的纹饰,就静静地睡在她的身上,像是冰冻的雪莲,不是很光滑,却别有一番韵致。母亲很苗条,细细的腰身烘托出她优雅的曲线,不刻意,不张扬,颇像当年的张爱玲。  那时的梦中,常常看见母亲穿越回民国,带着她淡淡的香气,行走在南京夜市的灯影里……  暑假,到南京博物馆参观。离开前
摘 要:如今金属化学飞速发展,成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桥梁,金属有机化学在材料、能源、农业、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一个高中生,我深切体会到进一步发展金属有机化学对我国的科研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  一、金属有机化学简介  随着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金属有机化学的探索领域也不断扩展。金属有机化合物是由金属原子与碳原子直接相连而成的一种化合物,常见的实例有用于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即将进入微时代。从2012年秋季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同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这两项高规格的赛事在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微课”热潮。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应用  在国内,尽管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要求教师积极推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但其教学应用现状并不理想。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