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体育锻炼状况直接影响国民体质健康水平,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事关国运兴衰,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我国民众体育锻炼习惯的现实问题,深化对群众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深入认识和把握阻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健身人群作为保持体育锻炼的社会群众的缩影,其锻炼行为背后的影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代表性。通过对健身人士锻炼行为的调查,可以追溯学校体育教学对个人终身体育行为是否有着切实的影响,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将健身人士以有无体育锻炼习惯区分为锻炼群体,探究影响锻炼行为向锻炼习惯转化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发展全民健身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4所健身工作室的健身人士的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探求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如下:1.总体上来看,健身工作室的健身人士锻炼参与度良好,但是从体育锻炼习惯的判定上来看,在锻炼频率、时间、锻炼强度和持续时间方面都达到标准的少之又少,因此,未能满足四项标准的称之为锻炼群体,而满足四项标准的为习惯群体。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心理决策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2.从个体因素方面来说,学历高、工作年限较长、月收入高的青年女性,锻炼参与度明显高于其他,男性锻炼参与度较低。健康水平高的锻炼者更易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来到健身工作室进行锻炼的公司职员多于其他职业,医务工作者锻炼参与度较高。3.从心理决策因素方面来说,锻炼自我效能高且锻炼效果好的健身人士更易形成体育锻炼习惯。锻炼动机中,兴趣动机者的锻炼行为稳定性高于其他,形成锻炼习惯的可能性高于其他动机者。4.从社会环境因素上来说,没有形成锻炼习惯的锻炼参与者受场地设施影响较大,对于已经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锻炼者来说,受场地设施制约性影响较小。缺乏休闲时间是很多未形成锻炼习惯的健身人士搪塞运动的借口,习惯群体即使在工作和家庭相对繁忙的情况下,用于锻炼的休闲时间也要高于非习惯群体。社会支持度越高的锻炼者,锻炼行为转变为锻炼习惯的可能性也就越高。5.从体育教学因素方面来看,学校体育教育所教授的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理念对已经有着锻炼行为的健身人士来说影响甚小,对体育习惯的养成也并无实质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