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其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面貌,还会影响民众的健康状况。民国时期山东工业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口的涌入虽然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及都市化进程,但也导致了城市人口急剧增多,给城市的环境卫生带来了巨大压力,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态平衡。伴随工业的发展过程,原来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工业废渣堆积如山,工业废水污染水源,工厂区、矿区的工人和矿工劳动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等环境卫生问题。民国时期企业生存发展艰难,技术落后、设备简单,同时国内的剥削和国外市场的竞争,使得近代的企业只可能把目光盯在经济利益这一核心上,没有精力来解决环境卫生污染问题。都市化的进程,使人口日益增加与集聚,生活垃圾、粪便不断增多;尘土飞扬、垃圾遍布的街道、排水管道的不畅,都成为城市文明的恶疾;天灾人祸引起的死亡载道,城市乡村公用设施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等环境卫生问题不断呈现,并为疫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民国时期,卫生观念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民众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工业发展上基本没有采取环保措施。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根深蒂固的落后的卫生观念,使民众对脏乱差的环境卫生习以为常,并安之若素。随着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入,租界的示范作用,以及社会各阶层对环境卫生事业的大力倡导,开启了社会生活近代化的闸门,民众逐渐意识到环境卫生对个人及民族的重要性。政府颁布一些治理环境卫生的地方性法规,且目的明确,规定具体,但由于内外交困的民国时期政权不稳,经费不足等种种原因的限制,收效甚微。文章以民国时期山东环境卫生问题为研究对象,考察山东在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积增及天灾人祸中出现的环境卫生问题,及各阶层对产生的环境卫生问题的态度和应对措施。通过研究民国时期山东的环境卫生问题,为当代我国的环境卫生事业提供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