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季科举社会视角下的姚勉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Mous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季科举社会下,状元姚勉拥有贫士、举子、官员、里居士人与科举士大夫五个不同层面的身份类型,它们各自展现了宋季科举社会与文学创作的不同内容。贫士是姚勉的基础身份,科举对其谋生取径、婚姻影响重大,是其摆脱贫士身份的途径。举子身份与其科场经历对应。姚勉经历了漫长的及第过程,此间对与科举相关的信仰或迷信活动,赴考旅费的取得,中举后的及第恩荣都有记录。二者是后三种身份及其创作形成的基础。官员身份经由科举及第取得。这种身份形态的姚勉留下了朝堂应制的公共写作与官场交际的私人写作。朝堂应制重在政治表达,科举出身、怀抱经国之志的官员姚勉自殿试《癸丑廷对》始,一直贯彻“立中道”、“奖直言”即用人听言的政治主张,并努力抓住各种机会向理宗传达,在日后的封事与轮对奏劄中,限于文体、基于时况场合,展现出不同的写作特点与立说策略。官场社交的私人写作包括官场交游的书信启劄与词作两类。书信启劄适用的交际场合与对象各有不同,写作形态也各有差异。其中奉上的启文、劄子、书信写作中,均包含不同程度的劝谏色彩,也体现了姚勉试图通过官场交际实现政治理想的诉求。词作受官场生活影响也呈现出强烈的社交特征,虽有阿谀之嫌、程式化创作之弊,但词境也因寄送对象为官员而阔大不少。里居士人是姚勉在里居乡邦期间的身份呈现。姚勉因科举、朝堂经历在乡邦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地方官保持亲密交往,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创作契机。其一方面可借为乡邦或乡邦士人所作公共建筑题记、组织题序、佛庙疏语、祭祀祝文等具有强烈公共宣传性质的作品,参与地方文化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可凭私家建筑题文、墓志铭等私人请托之作引导乡邦士风。同时,科举、官场经历也极大地影响了姚勉里居期间的个人心态。一方面令其退避,另一方面又因边患背景下家国之思熔铸一炉而不得不面对朝堂。其中的出处矛盾在其随心自适的仕隐观中得到统一。科举士大夫身份在姚勉凭借科举从贫士到举子、官员转化的过程中生成。此间,由于备考必要的游学、坎坷的取解与仕途造成的屡次往返,其与广大的江湖士人群体多有接触,诗文创作也呈现出特殊的风貌与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之相匹配的数据流挖掘算法已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在数据流中进行数据挖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数据流中的数据挖掘存
上肢运动诱发的脑电信号包含了丰富的运动相关信息,比如运动规划或运动想象过程中的左右手方向信息和上肢圆周运动过程中的角速度信息。建立上肢运动的脑电信号解码模型不仅
本文旨在研究龚贤绘画风格形成中点苔技法的渊源与实践运用,以期更深入地探讨龚贤如何用点苔的方法强化自己的形式语言。行文结合具体作品,通过对图像的分析以及对笔墨的理解
宋版书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古代书籍版式的基本模式,对当今的书籍设计既是传承也是启示。宋人尊崇文化,对书籍的制作要求很高,宋版书工艺精湛,
寺观造像艺术是包括寺庙古建、雕塑、壁画及石窟寺造像、塔等为一体的艺术类别,现今研究中国古代寺观造像艺术的文章大多是从历史、文化史或是风格史的角度去分析,而非从造型
运动式治理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理模式和常规科层治理一起贯穿整个中国历史之中,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常规治理失败时,打破传统科层机制的运动式治理就会被启动。运
社交媒体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在近几年内得到了迅猛地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使用社交媒体分享信息,关注新闻时事,在以社交媒体为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庞大、复杂的社交关系网络。通过对这些社交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为社交媒体数据挖掘的研究提供高效结构化的数据源,并发掘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研究社交媒体中用户之间的关系抽取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社交媒体语料与传
随着身份信息验证重要性的提升,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也日渐成熟。由于二维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局限性,近年来,三维人脸识别技术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青睐。但是三维人脸识别算法性能受数据库质量、人脸姿态、表情影响较大,算法的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本文对三维人脸识别做出了如下几方面改进:1、在三维人脸模型数据库预处理中,本文采用了由中科院自动化所拍摄的CASIA 3D数据库,由于该数据库原始数据格式无法直接用于算法,因
社会正义是政治哲学永恒的命题,而正义原则是正义理论的核心问题。西方现代正义理论中自由主义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这种正义理论建立在抽象的理性人的观念基础上,崇尚制度理性,而德性缺失。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现代性理论,包括在社会正义问题上也大凡如此,崇尚制度正义优先。在学理层面,正义问题本应囊括制度和道德意识觉悟两个层面的,因而唯制度理性马首是瞻的思维不仅在学理上,而且
近年来,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前教师教育也亟待提升。传统的职前教师教育项目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