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致残率极高,而缺血性中风约占75%,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预防和治疗缺血性中风,降低它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既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发现电针能明显改善脑梗塞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各种生化指标。因此本课题拟通过电针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水沟、内关(双)观察电针对模型大鼠缺血区皮质TNF-αmRNA、NF-κB、P53的表达和皮质TNF-α、NO含量及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来研究电针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研究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确切的理论依据。 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分12h组、24h组、72h组)、模型组(分12h组、24h组、72h组)、针刺组(分12h组、24h组、72h组)。模型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ACO),缺血半小时再灌注。电针实验大鼠的水沟、内关。运用腿染色法观察实验大鼠皮质形态学变化,运用TUNEL法观察各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缺血区皮质TNF-αmRNA表达变化,分别运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法观察各组大鼠缺血区皮质TNF-α、NO含量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缺血区皮质NF-κB、P53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1)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皮质组织切片中可见少量凋亡细胞,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12、24、72小时组缺血侧大鼠皮质中均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12、24、72小时组缺血侧大鼠皮质中均可见多量凋亡细胞,与模型组相比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同时电针可明显改善缺血大鼠缺血侧皮层形态学损伤。(2) 正常组与假手术组缺血侧大鼠皮质TNF-αmRNA的表达和TNF-α含量较低,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12h、24h、72h缺血侧皮质TNF-αmRNA的表达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12h组、24h组及72h组缺血皮质中TNF-αmRNA表达和TNF-α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3) 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缺血侧皮质组织切片中可见极少量NF-κB核反应阳性细胞,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12、24、72小时组缺血侧大鼠皮质中可见多量NF-κB核反应阳性细胞,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12、24、72小时组大鼠缺血侧皮质中均可见多量NF-κB核反应阳性细胞,与模型组各时相相比表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4) 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侧大鼠皮质组织切片中可见极少量P53阳性细胞,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12、24、72小时组缺血侧大鼠皮质中可见大量P53阳性细胞,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电针12、24、72小时组缺血侧大鼠皮质中均可见较多P53阳性细胞,与模型组各时相相比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5) 正常组与假手术组缺血侧大鼠皮质NO含量较低,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缺血侧大鼠皮质NO含量在缺血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