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质量的影响:推动还是抑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a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很大程度依靠丰富低廉的劳动力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在对外贸易方面发展迅速,出口的规模已经处于前端的位置。然而当前制造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仍然不高,在全球价值链环节中仍处于相对低端位置,这也是中国出口贸易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实现“质量强国”的目标,这一定位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政策导向。因此为了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出口贸易模式必须由原来的产品价格竞争模式向产品质量竞争模式转变。然而近年来制造业原来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日益减弱,2017年实际工资为2003年的3.50倍。在重要的投入要素价格上升和建设贸易强国双重背景下,认识和了解目前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出口产品质量带来的影响,对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升级和采取与制定相关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新新贸易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引致创新理论和创造性破坏等理论,本文分析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作用于出口产品质量的内在机制,并尝试在Hallak和Sivadasan(2013)的模型中引入工资因素,试图刻画出工资变动是如何影响利润最大化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机制,这一分析可能补充和拓展了异质性理论。在实证部分本文进行两方面的研究:第一,利用中国制造业2003-2017年数据对劳动力成本和整体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对不同密集型行业采用异质性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第二,本文对劳动力成本通过劳动生产率和技术研发水平这两个中介变量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经由以上研究,本文进一步得出如下结论:(1)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在生产效率方面,可能产生人力资本效应和资本要素替代效应,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质量生产能力方面,还可能通过成本补偿效应和创造性破坏效应提升质量生产能力促进出口质量升级;在投入品价格方面,劳动力成本一直都是企业成本主要构成部分,其上升可能直接导致企业利润受到挤压进而降低出口质量。此外,就行业而言,劳动力成本还可能产生资源再配置效应,产生行业的优胜劣汰来间接提升行业整体出口产品质量。综上,劳动力成本可能会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进一步地,本文在质量内生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劳动力成本进行分析,同样显示理论上工资对出口产品质量可能会产生促进和抑制两方面影响。(2)目前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对出口质量产生促进作用,在调整内生性问题以及更换出口质量的测算方法和自变量以后结论仍然一致。同时可能由于劳动力成本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厂商而言是成本的主要构成之一,厂商就更有可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优化自身的效率、强化技术研发水平以减轻压力,这意味着,相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的质量升级效应将更加明显。进一步地,本文通过机制检验发现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确可以通过倒逼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和激励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来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积极促进作用。通过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目前努力弱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负担,强化工资上升的正向作用,积极利用劳动力成本上升在生产效率和质量生产能力方面的促进效应是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应有之义。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仍未消退,企业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这意味着出口产品质量的下行压力可能日益增强。因此,应合理干预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尽量在提高工资水平同时实现质量升级,实现劳资共赢。第二,着力提升生产效率,促使出口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下,倾向质量竞争而非价格竞争。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来大力实现厂商自身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强化生产效率以实现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第三,通过质量内生性模型我们知道,质量生产能力对于厂商而言是异于生产效率的又一成本重要影响因素。成本上行的压力下,企业应当将劳动力成本视为推动其发展的正面成本,加大研发经费与技术人员的投入,提升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政府可以优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压力驱动机制,科学评估需要支持的企业,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力量到研发和技术创新,为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增添动力。
其他文献
本项目是基于吉林省商务厅官方网站中《吉林省投资指南》的汉英翻译实践,源文共一万余字。投资指南作为具有对外宣传性质的信息型文本,其目的是为了简要的向外商提供该地区的投资环境、产业布局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等信息,起到一定的介绍和宣传作用。因此这类文本常常采用主观性修饰词语,并且有意进行重复,实现对偶和排比。但是英汉两种语言,在重复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汉语中重复是语篇衔接的手段主要手段,出现频率较高,而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互联网不断普及,网购消费者数量越来越多,网购行为越来越普遍。网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购买力的提升、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变革性的意义。但在这样一个信息过载、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网购消费者在使用快捷成熟的电商平台进行购物时,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因素带来的信息焦虑问题,信息焦虑已成为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普遍现象。研究表明,信息焦虑问题会严重影响用户的行为能力及利用信息的能力
传统的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CA)模型是基于单个元胞的变量信息挖掘来构建转换规则的。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基于多结构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从区域特征出发,顾及区域多尺度特征挖掘转换规则的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模型(MSCNN-CA),并以武汉主城区为例,模拟了试验区2005—2015年期间城市扩展过程。此外,由于不同区域或发展时期的转换规则存在一定相关性,为充分利用已有的样本数据和模型且提高深度学习在CA模型中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体现着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但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共谋和避责等失范行为。另一方面,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专项行动、整治活动,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政府在常规治理无法满足治理需求的前提下,开始了对运动式治理模式的尝试,运动式治理以其快速、高效的特点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偏好,呈现出
法治建设是为维护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幸福。当见义勇为者遇到困难时,应当予以法律的保护伞,来发扬这种传统美德。见义勇为者实施见义勇为行为最后却成为索赔对象是很常见的事,如果见义勇为者承担因自己实施行为的损害责任,会导致自己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减轻见义勇为者承担的损害责任,鼓励人们对弱势群体伸出援手,是见义勇为者民事责任豁免适用意义所在。见义勇为者的认定其不仅包含救助者,还包括与违法犯罪行为抵抗以及抢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国各地国际学校以及中学国际课程班级逐渐创立,国际课程的学习人数和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如何秉承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立足本土,有效合理地在本土国际高中开展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实现中外课程的有效整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对这些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这些双语课程是一个具有实际研究意义的课题。本研究通过相关文
认罪认罚从宽处理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新增的重要制度,是促进司法资源合理配置与案件繁简分流、推动我国建立协商式司法模式的助燃剂。认罪认罚从宽处理的程序救济是指在处理符合认罪认罚从宽条件的案件时,由于公安司法机关、辩护人或被追诉人的不规范或违法行为,导致司法公正和效率受到损害,通过诉讼程序予以纠正和补救的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处理的程序救济关乎保护被追诉人合法权益、制约与监督公权力以及平衡控辩双方地
股东除名制度是目前尚未被列入我国《公司法》的公司内部纠纷解决机制,但在域外的商事法律中发展较为成熟,并在域外公司法实践中被广泛适用。本文拟在资本认缴制变革背景下,通过股东除名制度的理论分析结合公司实践中股东除名制度的适用实情,对股东除名制度在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纠纷解决时的适用可行性和必要性作出分析,丰富我国公司内部纠纷解决的手段。文章的第一部分以股东除名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展开,分成三个部分介绍,首先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员工创新性对组织来说尤为重要。而如何促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成为了管理者的重要问题。对于银行业来说,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高效可行,管理者如果想更有效、准确的做出决策,这时员工的自主行为就非常的重要,当员工在与客户面对面接触时,掌握着第一手市场资料,可以随时反馈市场需求,给领导最全方位的信息,是银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在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
现代商业街是城市的展示窗口,是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风貌和各种商业业态的汇集中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欧美西方国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街道的商业不断地进行规划整合,商业街的雏形开始出现。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出现现代化的商业步行街。本文通过对舟山普陀天地商业街发展定位及运营效果的研究,对相关领域的实践及学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把商业街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