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腹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的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和优势,为腹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按照就诊顺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区组法随机分配为2组,分别是腹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常规针刺运用于对照组,取穴神门、百会、四神聪、印堂、安眠、照海、心俞和肾俞;治疗组予以腹针治疗,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以双侧的滑肉门、外陵、气旁和阴都,治疗疗程为4周,其中每周3次,每次30分钊,。观察治疗前、治疗期间(第1、2、3、4周)以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2个月的匹兹堡睡眠量表总分及各睡眠因子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后一个月,腹针组分别为93.3%、96.7%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90.0%、93.3%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均取得显著疗效,且疗效相当。 (2)两组在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的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明显,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及组内差异明显(P<0.05),提示腹针疗法较常规针刺在改善PSQI,总分方面有着明显优势。(3)对各睡眠因子的评分,腹针组和对照组较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在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时间、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腹针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说明腹针疗法在以上五个因子的改善方面亦有着明显优势。 (4)治疗一周时,腹针组的睡眠时间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显著(P<0.05);治疗两周时,腹针组的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治疗三周时,腹针组的入睡时间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四周时,腹针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睡眠障碍方而,腹针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叨显差异(P>0.05)。结论:腹针疗法和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均能取得显著疗效,但疗效相当;腹针疗法在改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障碍这五个睡眠因子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且起效更快,还具有痛苦小甚至无痛,操作规范,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临床应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