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2016年春季采摘的白芽奇兰鲜叶为原料分别按白茶、绿茶、红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工艺进行加工,研究其不同茶类生化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其加工的毛茶对高脂血型大鼠的辅助降血脂功效,为白芽奇兰生产加工各类茶提供理论依据,使白芽奇兰茶产品的花色品种得到丰富,增强白芽奇兰品种的社会经济效益。1.白芽奇兰多茶类加工技术对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以白芽奇兰鲜叶为材料,分别加工成白茶、绿茶、红茶、闽南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对各茶类加工过程中茶样的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单一品种白芽奇兰进行多茶类加工后,其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36.08%~40.32%,茶多酚含量范围为8.49%~21.19%,氨基酸含量范围为2.15%~4.09%,咖啡碱含量范围为3.76%~5.29%,黄酮含量范围为6.83mg/g~12.39mg/g,茶黄素含量范围为0.08%~0.38%,茶红素含量范围为3.46%~7.67%,茶褐素含量范围为2.96%~6.94%。其中,以鲜叶1(一芽二叶)为原料加工的绿茶、白茶、红茶,水浸出物与茶多酚含量均以绿茶最高,白茶其次,红茶最低,这与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部分氧化有关;氨基酸含量以白茶最高,红茶其次,绿茶最低;咖啡碱含量以红茶最高,绿茶其次,白茶最低;黄酮含量以红茶最高,白茶其次,绿茶最低;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含量均为红茶高于白茶。以鲜叶2(中开面三叶)为原料加工的闽南乌龙茶与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及黄酮含量均为高于闽北乌龙茶;而咖啡碱、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含量低于闽北乌龙茶。2白芽奇兰多茶类加工技术对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DPPH法对白芽奇兰进行多茶类加工后的毛茶水浸提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来比较其抗氧化性大小,并且对其IC50值与主要生化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试验中,白茶、绿茶、红茶、闽南乌龙茶、闽北乌龙茶抗氧化能力依次降低,氨基酸含量与IC50值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咖啡碱、茶多酚与黄酮,儿茶素组分中,GCG含量与IC50值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3白芽奇兰不同茶类不同浓度茶汤对高脂大鼠减重及降脂效果的影响将200只SD大鼠随机分组,每组数量为10只,以饮水配合喂养普通饲料的正常组,饮水配合喂养高脂饲料的高脂组,饮水配合喂养高脂饲料并灌胃辛伐他汀的阳性组三组作为对照组,不同浓度茶汤以1:75、1:50、1:20的茶水比浸提的茶汤配合喂养高脂饲料作为低、中、高浓度组,共20组。高脂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体重增加量、血清TG、ALT、TP含量极显著升高,TC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系数增加,HDL-C含量降低,LDL-C、AST、ALP含量上升,但与正常组大鼠无显著性差异,其肝脏HE染色切片中,可观察到肝细胞组织结构异常,肝窦缩小甚至消失,细胞界限不清,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大面积肿胀,大量脂肪空泡形成。闽北乌龙茶、高浓度闽南乌龙茶与高浓度白茶茶汤对降低高脂大鼠TC含量有较好效果;茶汤的摄入也能有效降低高脂大鼠的血清TG含量,并且以红茶茶汤效果最好;闽北乌龙茶提高高脂饮食大鼠血清的HDL-C含量效果显著,其次为高浓度白茶与高浓度闽南乌龙茶;中、低浓度红茶对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LDL-C水平有积极作用;白芽奇兰闽北乌龙茶与白茶茶汤对降低高脂大鼠血清AST含量效果较好;试验中各组茶汤对抑制高脂饮食给大鼠带来的TP含量上升作用不大;通过对实验大鼠肝脏HE染色病理切片的观察,发现白芽奇兰闽北乌龙茶与闽南乌龙茶能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起抑制作用,且能较好地保护肝脏,闽北乌龙茶抑制脂肪变性效果优于闽南乌龙茶。4白芽奇兰不同茶类不同浓度茶汤对高脂大鼠肾脏功能及糖代谢的影响高脂饮食易使大鼠CREA、UA、UREA值上升,大鼠的肾脏代谢能力降低,使肾脏功能受损,茶汤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高脂大鼠血液CREA、UA、UREA浓度,对肾脏起保护作用;在肾脏系数方面,高浓度闽南乌龙茶与中浓度闽北乌龙茶组大鼠肾脏系数有较大降低,说明饮用高浓度闽南乌龙茶与中浓度闽北乌龙茶茶汤对高脂饮食大鼠的肾脏有较大影响;茶汤对高脂饮食大鼠血糖起降低作用,中、高浓度红茶及低、高浓度绿茶能有效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GLU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