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影响因素;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自主神经功能和胃肌电活动。方法:1、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集从2014年08月至2018年12月符合条件的130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调查分析,选取1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实际获得的有效问卷,观察组是129份,对照组是100份)。2、(1)对其中的目前仍有烧心或其他反流症状的31名GERD患者和29名健康人进行餐前、餐后多导胃电图、心率变异检查,比较GER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胃电参数和自主神经活性。(2)同时让这31名GERD患者和29名健康人参照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完成焦虑自评和抑郁自评,分析GERD患者的心理状态。(3)对焦虑、抑郁与心率变异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饮食因素: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咀嚼槟榔、食用腌制食品在GER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相对于每周咀嚼槟榔不到1次而言,食用槟榔1-2次/周、食用槟榔≥3次/周会增加胃食管流病的风险;相对于每周食用腌制食品不到一次而言,食用腌制食品>6次/周会增加胃食管流病的风险。其中食用槟榔≥3次/周与GERD的关系最密切,偏回归系数为3.517,OR值为33.684。GERD患者的心理状态、自主神经功能和胃电活动:1、GERD组焦虑、抑郁的概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焦虑程度和交感神经张力存在正相关,焦虑程度与副交感神经张力、植物神经功能存在负相关(p<0.05);抑郁程度与心理压力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3、GERD组的植物神经活性为:61.27±20.16,HS组的植物神经活性为:73.11±15.65,GERD组的植物神经活性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GERD组和HS组相比,两组的餐前、餐后主频和主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餐前餐后主功率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的餐前N%为(53.91±14.67)%,餐后N%为(55.68±15.35)%,HS组餐前的N%为(63.51±15.78)%,餐后N%为(67.39±14.88)%,GERD组餐前、餐后的正常慢波比例均低于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的餐后胃动过缓比例为(21.69±10.49)%,HS组的餐后胃动过缓比例为(11.7±5.91)%,GERD组的餐后胃动过缓比例比高于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间的餐前、餐后T%(tachygastfia,胃动过速比例)以及餐前、餐后的胃动紊乱比例和餐前的胃动过缓比例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咀嚼槟榔、频繁食用腌制食品可能是GERD的危险因素2、GERD患者易合并焦虑、抑郁,并且焦虑、抑郁和自主神经异常有相关性。3、GERD患者自主神经及胃电活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