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以“教室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为特征,这是一种适于教师“传授”的静态教学形态,便于教师控制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却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对教育人才的培养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whole person),“整体的人”的发展需要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学生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人格或人格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学生是在与周围人,特别是与父母、教师和同伴等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课堂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的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互动关系不仅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真正将素质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本论文在阅读了大量有关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艺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观察法,分析得出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相关理论思想及实施策略等。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在考察当前教学现状与普遍性困惑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教学亟待改进的问题——预设与生成关系问题;第二章,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观点;第三章,就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并且闸述了两者的辨证关系及应当注意避免的错误做法;第四章,在前面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预设与生成的实施策略;第五章,则主要概述了研究本论题的意义,即关注“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问题,是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真正将素质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