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Ⅲ-Ⅴ族横向纳米线晶体管的工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hub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照摩尔定律集成电路晶体管的数目成倍增加,高密度的晶体管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功耗,散发的热量严重影响了芯片的性能。具有高电子迁移率的Ⅲ-Ⅴ族半导体材料可以有效降低功耗。研究表明,在硅衬底上生长Ⅲ-Ⅴ族纳米线可以有效地降低失配位错的密度。因此,制备硅基Ⅲ-Ⅴ族纳米线沟道晶体管,对于高速、低功耗的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围绕硅基选区横向生长Ⅲ-Ⅴ族纳米线,详细研究了SOI图形衬底的设计和制备工艺,分析了图形衬底对Ⅲ-Ⅴ族纳米线选区横向生长过程的影响,以及栅介质界面的费米能级钉扎效应等。主要内容如下:  1,从气相-液相-固相生长和选择区域生长的角度,阐明了在硅衬底上无位错地生长高晶体质量Ⅲ-Ⅴ族纳米线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Ⅲ-Ⅴ族纳米线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比较了自上而下纳米加工技术、垂直生长、水平生长、衬底转移和硅沟槽横向制备Ⅲ-Ⅴ族纳米线的工艺优缺点。垂直结构纳米线容易实现高密度生长,而水平结构纳米线有利于逻辑布线。  2,具体研究了硅基Ⅲ-Ⅴ族横向纳米线晶体管的衬底图形化的关键制备工艺。利用电子束直写曝光、ICP刻蚀SiO2层以及化学腐蚀在厚度为88 nm的SOI衬底顶层硅上制备出具有垂直(111)晶面的叉指结构图形衬底。在此基础上,在叉指侧面垂直相对的两个(111)晶面之间选区横向生长InGaAs纳米线,形成异质结桥接结构,纳米线的最小直径约为70-80 nm。  3,分析了衬底图形化工艺对InGaAs纳米线生长的影响。比较了在体硅衬底上采用ICP刻蚀和TMAH化学腐蚀两种工艺分别制备出3μm深具有(111)晶面侧壁的沟槽,通过观察从沟槽侧壁横向生长InGaAs纳米线的形貌,可以看出化学腐蚀的(111)晶面更有利于纳米线的生长。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和加入异丙醇后的TMAH腐蚀液的腐蚀结果,发现获得纳米线生长最佳的光滑(111)垂直晶面所对应的腐蚀液配比为TMAH∶ H2O∶ IPA=5∶15∶2,腐蚀时间为80秒。  4,研究了栅介质界面的费米能级钉扎效应。我们通过计算有效功函数和钉扎因子,研究了金属栅、多晶硅栅和金属硅化物栅的介质界面态密度对费米能级钉扎效应的影响。根据有效功函数和钉扎因子,可以看出金属栅介质的界面态密度增大会显著增强钉扎效应,这与多晶硅栅和金属硅化物栅有很大不同。计算结果表明,耐高温、低阻抗的金属硅化物更适合作为MOS技术的栅材料。
其他文献
胚胎干细胞(ESCs)的巨大医学应用前景使之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动物胚胎干细胞研究必将推动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最终的临床应用。ESCs的多能性和自我更新受多种细胞因子的
氮素是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中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在氮受限情况下,植物会表现出对可利用性氮素(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态氮等)的强烈竞争,因此研究植物氮素获取策略对于认识生
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且越来越强调与人类福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存在不确定性、静态、政策应用性差等缺陷,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则强
学位
为阐明荔波野生梅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机制,本文选取不同小生境条件下的荔波野生梅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荔波野生梅叶片的δ13C值、植株(叶片和果实)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生长土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进入超深亚微米阶段,电路复杂度不断提高,芯片测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SOC(System-On-a-Chip)来说,测试数据量越来越大,测试时间越来越长,SOC测试成本已经占据
本文对核四极矩共振(NQR)炸药探测技术的信号处理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核四极矩共振的基础理论,介绍了核四极矩共振的产生机理和用于爆炸物检测的两种激励脉冲序列;接着介
几乎所有生化反应都是在较高浓度(约100mM)的Na+(K+)及cl-等离了的溶液中进行的(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由于常见的离子Na+(K+)等与绝大多数生物分子的配位均很微弱。
2002-2003年暴发的SARS是由一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高致死率的呼吸道疾病,在随后的SARS冠状病毒溯源中又发现一类与SARS冠状病毒在基因组上有很高的相似性的冠状病毒,命名为SAR
外来植物入侵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危害,是近年来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目前有包括“植物化感假说”、“天敌逃避学说”等在内的多个假说试图来探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