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重点解剖了密井网的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和二中北区克下组油藏,以露头、岩心描述的砂砾岩体之间的沉积界面观察为指导,采用“精细对比”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进行单砂体细分和界面控制分析,对洪积扇砂砾岩储层进行了构型分析,揭示了洪积扇相砂砾岩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将小井距砂砾岩体分析与水平井储层的精细解剖研究相结合,在各级沉积界面识别基础上,运用标志层对比、旋回对比、等厚对比、等高程对比、相变对比等原则综合开展了单砂体的识别和对比,建立了洪积扇砂砾岩储层骨架砂砾体发育模式,提出了洪积扇砂砾岩骨架砂体的4种主要加积方式:即垂向加积、退覆前积式加积(湖盆斜坡区)、左右摆动式侧向低位加积、沿断裂上下盘同沉积断阶上加积。
提出了利用单井剖面上识别隔夹层,利用层间相对位置高低结合生产动态识别层间渗流屏障的方法,深入解剖了洪积扇储层内部各相带内单砂体及隔夹层的展布特征,认为克下组下部砂体厚,夹层少,连通好,以物性夹层为主;上部砂体薄,泥质夹层增多,连通屏障多。总结了井距小于200m条件下井网对单砂体的控制程度,认为井网加密对下部扇项砂砾岩储层连通性提高不大,对扇中砂体连通性提高明显。
在岩石相分析、取心井水淹状况分析、水淹层测井解释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系统总结了洪积扇砂砾岩体层间、层内渗流差异对剩余油富集的影响,提出洪积扇砂砾岩体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富集有10种类型。在水平井和密井网直井井间构型认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构型界面控制的单砂体展布及内部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扇中辫流河道、砂岛微相单砂体后期应开展注采井网调整,扇顶主槽、槽滩微相单砂体主要是纵向叠置特点,后期应进行注采井段调整。
从静态和动态方面总结了洪积扇砂砾岩体储层高渗流通道的形成原因及识别方法,认为本区砂砾岩储层中有8种成因的高渗通道,分别是:①沉积微相控制的高渗通道;②微裂缝网络连通形成的高渗通道;③沉积成岩欠压实或胶结作用程度弱导致的高渗通道;④特殊的支撑砾岩岩石沉积结构高渗通道;⑤储层改造形成的高渗通道;⑥长期注水微颗粒迁移形成的高渗通道;⑦不同岩性沉积界面高渗通道;⑧不整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