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家卫生投入力度加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1]-[3],但医保基金支付压力速猛增加[4][5]。国家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降低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6][7],总额预付制即其中之一。总额预付制可以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供方的控费积极性,因此是国家近些年倡导的一种医保支付方式。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医院总额预付制的实施后医保费用变化情况,分析总额预付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并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总额预付制在相关医院的有效执行和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和资料[8]-[10],分析总额预付制在医院的实施情况[11],包括总额预付制实施后医保总费用、次均费用、次均药费、次均材料费、次均检查费等的增长率[12]、结构变动度[14]、结构变动度贡献率等[13],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分析2010-2016年医保患者住院费用[16],全院各项医疗费用中占比最高的前4位分别为药费、材料费、检查费、化验费,其中药费占比最高,对医疗费用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分析不同科室间医保费用的结构比,其中药费和材料费位居前两位。从各年龄段发生的医疗费用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费用也表现为增加的趋势,<40岁患者的医疗费用和>60岁患者的医疗费用相比,总体增加明显,其中药费和材料费的增加尤为明显。分析不同年份医保费用间的差异,发现P>0.01,无统计学意义。结构变动度分析显示2015-2016年结构变动度最大为11.62%,2014-2015年结构变动度最小为2.61%。2010-2016年总的结构变动度为18.14%,其中药费在2013-2014年间为正向变动,其余为负向变动;材料费全部为正向变动;检查费、化验费和治疗费总的结构变动值为正向变动;放射费均为负向变动;手术费除2015-2016年为正向变动,其余均为负向变动。2010-2016年医疗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的是药费,其贡献率为30.80%;其次是材料费,其贡献率为22.93%。化验费的贡献率为10.51%,治疗费的贡献率为9.51%,两者的贡献率也比较高。其中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手术费的贡献率仅为4.10%。在单病种中结构变动度最大的分别为药费和材料费,不同病种中材料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高。结论:以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度实施为契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使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建立“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7]。在总额预付实施期间发现在医保患者医疗费用中药费和材料费所占比重最大。材料费、检查费、治疗费是引起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上升的主要费用项目,其中材料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不同科室、不同病种、不同费用的医保费用结构变动度和结构变动贡献率不同。国家和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进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18]以及药品零差率政策[19],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减轻患者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