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变动决定了一国经济的对内及对外均衡。白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二十世纪70年代崩溃以后,以浮动汇率为主的牙买加体系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形式,像美国、日本、德国这样的多数发达国家都纷纷采用浮动的汇率制度。这样的背景不仅使汇率波动变得反复无常,而且也加剧了那些从事国际业务的组织和机构进行外汇管理的风险和难度。分析汇率的波动状态和特征,对于金融政策和投资决策的正确制定显得尤为重要。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之前人民币一直采取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这种非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波动,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空间,但也为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在经济日益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已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我国外汇市场一直经历着不断的调整和转轨、经济规律不断变化可能导致外汇市场结构变化这一普遍现象入手,考虑汇率波动的时变性,在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级计量经济手段与Markov状态转移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实证分析。文章选取了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各经济计量检验来表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数据的非线性特征,并采用Markov状态转移模型来拟合汇率波动的具体形态,挖掘汇率波动的不同状态。研究发现汇率在不同时间会呈现出不同的波动状态,各状态之间存在明显的转移关系,而不同状态的平均持续期也不同。本文试图从汇率制度、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心理预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角度对汇率不同状态的原因以及状态变化的临界点进行解释,并结合我国汇率制度变革的历史经验提出推进汇率制度市场化进程、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