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目前使用非常广泛的抗体内外寄生虫药物,多杀菌素是目前常用于农业、畜牧业、宠物行业的一类极具开发潜力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和易在自然环境下降解的特点。目前,多杀菌素商品化的制剂主要有口服咀嚼片、透皮吸收剂,为了充分开发应用多杀菌素,在降低用药量的条件下,保障药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行了一系列对多杀菌素注射剂的研究。通过自微乳化的方法,对各种配方的筛选,研制出了具有缓释作用的1%1%多杀菌素注射剂,同时,建立了对多杀菌素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了检测动物血浆中多杀菌素浓度和动物血清中药品浓度的检测方法的研究。采用乙腈作为血浆中多杀菌素的提取剂以及复溶剂,在40℃加温条件下氮气吹扫的方法进行样品的浓缩与纯化,使用岛津工作台的液相色谱仪对浓缩后的多杀菌素样品进行检测,检测条件如下:色谱柱:Water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A相(乙腈:甲醇=1:1):B相(超纯水)=98:2;流速:1.Oml/min;检测波长:246nm;柱温:40℃C;进样量:10μ1。标准曲线方程为:Y=7478.2X+2434.5,R2=0.9999。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在12.5~400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本试验以0.25mg/kg体重的剂量研究1%多杀菌素微乳注射剂在新西兰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采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ELISA和HPLC分别分析血清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PKsolver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下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参数分别为:达峰时间Tmax为(4.00±0.00),(2.67±0.67)h,峰浓度 Cmax为(363.25±13.39),(282.19±24.59)ng/ml;半衰期t1 2为(81.24±10.80),(70.61±15.38)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7.52±1.24),(17.39±2.38)μg/mL·h。相同注射方式,相同剂量的两种检测方法之间比较,血药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实测数据峰浓度Cmax差异显著(P<0.05),其余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家兔皮下注射多杀菌素吸收快速,消除缓慢,药物作用半衰期长,可在家兔体内持续发挥药效。同时以5mg/kg体重的剂量研究1%多杀菌素微乳注射剂在海南黑山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下检测结果如下:达峰时间Tmax为(2.25±1.03)h,峰浓度Cmax为(1140.27±72.13)ng/ml;半衰期 t1/2为(117.15士6.40)h;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 为(65.96±39.80)μg/mL·h。两次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均表明,该微乳剂相比其他多杀菌素常规制剂而言,达峰时间更短,起效更为迅速,且在动物体内组织分布更为广泛。本试验进行了多杀菌素注射剂在冬夏两季对海南黑山羊虱的防制疗效的研究,在冬季试验中,以不同剂量的多杀菌素微乳注射剂进行皮下注射(1Omg/kg,5mg/kg,2.5mg/kg,1.25mg/kkg)与推荐剂量的伊维菌素注射剂皮下注射(0.2mg/kg)对虱子的疗效进行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冬季,给药治疗30天后,多杀菌素微乳给药组的在给药10天后的虱子减少率分别为84.06%,83.52%,90.00%,89.02%,30天后的虱子减少率分别为100%,99.06%,100%,99.74%,30天后转阴率分别是8/8(100%),7/8(87.5%),8/8(100%),7/8(87.5%)。夏季实验中,选择了两种对羊虱有效的多杀菌素微乳注射剂有效低剂量(2.5mg/kg,1.25mg/kg)来再次验证该剂量水平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有效性,对照组以伊维菌素微乳注射剂皮下注射(0.2mg/kg)从而与长效剂量进行持效期的比较。经过7天的治疗,多杀菌素组虱子减少率分别为77.90%和82.22%。30天后,虱子减少率上升至88.51%和87.02%。与冬季实验相比,由于海南岛潮湿炎热的夏季气候可能有利于虱子繁殖,转阴率较低,分别为3/11(27.3%),3/12(25%)。实验表明,多杀菌素治疗可减少羊毛损伤感染山羊并帮助山羊体重增加。同时,在安全性实验中,以20mg/kg的剂量对黑山羊进行皮下注射并无不良反应。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该多杀菌素注射液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方便,对羊虱有着安全高效的防治效果,同时也表明该多杀菌素配方有稳定长期疗效的时间,持效期可达3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