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体育活动是学生在学校体育课教学的时间进行的身体练习活动,它是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是中小学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生命在于运动”,不仅适用正常人,更加适用残疾人,运动是康复的基础和有效手段。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进行合理的身体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康复,还能促进德育、美育和智育的健康发展,帮助残疾儿童康复心理、克服自卑、树立信心、走出封闭、融入社会。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是整体自尊中最早萌芽的部分,是自尊结构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体的物质属性都是通过身体自尊整合到整体自尊中,它对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聋哑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小学阶段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体育锻炼态度、行为习惯以及身体自尊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形成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身体自尊意识对其终身体育锻炼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调查,以164名聋哑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与身体自尊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湘西州聋哑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与身体自尊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体育课堂参与维度与身体自尊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聋哑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存在显著性别和学段差异,男生和小学生的体育参与认知程度和态度好于女生和初中生;男生和小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目的和锻炼项目选择主要以提高其运动能力、结交朋友及休闲娱乐为主,而女生和初中生则以提高身体吸引力为主;男生和初中生的锻炼强度要大于女生和小学生;男生和小学生更加偏爱在欢快、热闹、竞争的氛围中参与体育活动。(2)聋哑学生的身体自尊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学段差异,总体上男生好于女生,小学生好于初中生。(3)聋哑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的态度、强度、氛围与身体自尊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程度较低。在回归分析中,显示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作用,但是影响力不明显。体育课堂参与的态度、强度、氛围(除柔韧与耐力外)与身体自尊呈正相关;在均值比较中也显示出体育课堂参与的目的、内容与身体自尊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