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生于美国,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创新之一。它的出现扩展了传统信用链,具有分散风险、提高资产流动性、信用创造三大功能,对银行业、房地产和实体经济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讨论我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在长达十年的研究和试点后,在2005年末推出了首个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向全球金融、实体经济扩散,最终引发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此次危机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风险和结构设计。常见的对次贷危机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加强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等方面。本文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风险和定价方法入手,改进了原有的期权调整利差模型,将违约风险纳入分析。
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及特点入手,讨论房地产证券化的四种模式,并具体考察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整个资产证券化中的地位、产生与发展、运作机制等。本部分最后,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四种主要产品。第二部分:对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重点是提前偿还风险和违约风险,考察了它们的影响因素、衡量方法、统计分析指标等。第三部分:房地产抵押贷款过手证券的现金流分析,重点考察提前偿付和违约行为对过手证券现金流的影响。第四部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常见定价方法;在现金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上述定价模型的缺陷,并建立“复合调整利差”模型用于在模型中考察提前偿付和违约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