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7Cs是铯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其半衰期为30.17a,一旦进入环境中能长时间存在,为放射性环境核素之一。在自然环境条件下,137Cs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同时空气中的137Cs也可以经呼吸作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内。进入人体的137Cs会对人体造成非常大的损伤效应,其进入人体后主要滞留于骨骼和肌肉组织中,通常引起软组织肿瘤导致癌症,其对人体的慢性损伤还表现为各组织和器官的炎症性病变,人体摄入量超过0.25Gy会导致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损伤,非正常生育乃至绝育,摄入量超过6Gy会致死。因此,就137Cs对人体的辐射危害而言,对生物体内的137Cs含量进行长期的监测管理和控制是十分必要。为研究某核电站运行期间的所排放的放射性核素137Cs对周边生物的影响程度,本课题监测了某核电站2013年5月至2017年11月周围生物体内137Cs的浓度,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核电站运行期间所排出的137Cs是否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进行研究探讨。本文结合最终的测量数据,并与田湾核电站和全国平均数据进行对比。其中样品羊肉、青菜、萝卜和大米中137Cs的范围分别是(7-34)mBq/Kg、(9-33)mBq/Kg、(3-20)mBq/Kg和(6-13)mBq/Kg,平均值分别是17 mBq/Kg、16 mBq/Kg、13 mBq/Kg和11 mBq/Kg;指示生物松针、牡蛎和苔藓中137Cs的范围分别是(5-40)mBq/Kg、(8-12)mBq/Kg和(4-10)mBq/Kg,平均值分别是23 mBq/Kg、10 mBq/Kg和6mBq/Kg。课题所有样品的监测数据值,均低于所对比项田湾核电站的相关监测数据值,且所有生物体内137Cs含量值五年间的变化量均不大。由此可以判断出该核电站在2013年至2017年运行的五年间,其排放的放射性核素137Cs对其周围生物的影响很小,没有对周围生物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