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超声进行神经阻滞等操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期间确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均单耳发病),随机分为超声组(n=24)和对照组(n=24)。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2)病程在14d;(3)单侧发病。排除标准:(1)声导抗测试、前庭功能检查、头颅MRI等提示器质性病变;(2)合并出血性疾病或心功能不全;(3)严重心理功能障碍等不能配合治疗的疾病。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方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分析两组的总有效率、阻滞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结果(1)平均听阈:治疗前两组平均听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0d、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平均听阈均低于治疗前,且超声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平均听阈较治疗后1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超声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6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阻滞成功率:超声组成功率(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超声组和对照组喉返神经阻滞发生率各为0.83%和6.25%;臂丛神经阻滞发生率各为0.83%和4.17%;局麻药中毒发生率各为0.42%和2.08%;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为2.08%和12.50%,两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治疗突发性耳聋比传统盲探法效果更明显,阻滞成功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具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