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表层形貌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jeffk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滤的分离性能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进程较快的压力驱动膜技术之一。界面聚合法是制备纳滤膜最为热门的方法,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市场。然而目前界面聚合法制备的纳滤膜依然存在着能源消耗高、渗透选择性差等问题,因此许多研究者都以解决此类问题为目的而致力于对纳滤膜性能的改善和提升。据报道,表面呈现“图灵结构”的纳滤膜呈现出优异的渗透选择性。本论文通过两种方法影响哌嗪(PIP)在有机相中的扩散来达到形成类似“图灵结构”的前提条件。分别是利用纳米无机粒子形成均匀分散的非均相水溶液,使得PIP处于较低的迁移状态,进而制备纳滤膜;利用亲水性大分子形成均相的水相溶液,影响PIP在有机相中的扩散系数,进而制备纳滤膜。两种方法均成功改变了聚酰胺纳滤膜的表层形貌和结构,并提升了纳滤膜的选择渗透性。
  论文首先将具有纳米颗粒形态的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添加到PIP水相溶液中形成均匀分散的非均相水溶液,并通过界面聚合制备了Nano-SiO2有机无机复合纳滤膜。水相溶液中添加Nano-SiO2后制备的Nano-SiO2有机无机复合纳滤膜表面均带负电荷,但形貌和功能层厚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Nano-SiO2浓度增加,Nano-SiO2有机无机复合纳滤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当PIP水相溶液中Nano-SiO2的浓度为0.08wt%时,纳滤膜表面呈现明显的凸起颗粒状结构,此时纳滤膜的渗透通量为55.6L/m2h(0.4 Mpa),对1000ppmNa2SO4的截留率为95.1%。相比于纯聚酰胺纳滤膜,复合纳滤膜的渗透选择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进一步增加Nano-SiO2的浓度,纳滤膜选择层的致密性会下降,导致选择性降低。此外,制备的纳滤膜在中性条件下也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纳滤膜具有优异的耐酸性和良好的耐碱/耐氯性,这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化学清洗大大延长纳滤膜的有效使用寿命。
  然后将具有纳米管状结构的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添加到PIP水相溶液中形成分散均匀的非均相水溶液,并通过界面聚合制备了MWCNTs-OH有机无机复合纳滤膜。水相溶液中添加MWCNTs-OH后制备的复合纳滤膜膜表面均带负电荷,但表面形貌和功能层厚度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PIP溶液中MWCNTs-OH浓度增加,得到的纳滤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当水相中MWCNTs-OH的浓度为0.08wt%时,纳滤膜表面呈现棒状结构,此时纳滤膜的渗透通量为59.0L/m2h(0.4 MPa),对1000ppmNa2SO4的截留率也增加到95.7%。相比于Nano-SiO2有机无机复合纳滤膜,该纳滤膜的渗透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增加MWCNTs-OH的浓度,纳滤膜选择层致密性同样会有所下降,导致选择性能的下降。此外,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纳滤膜在中性条件下也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在水相中添加纳米粒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论文在PIP水相溶液中添加了亲水性有机大分子聚乙烯醇(PVA)形成均相水溶液,并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PVA有机复合纳滤膜。水相溶液中添加PVA后制备的复合纳滤膜表面带负电荷。随着PVA浓度增加,膜表面粗糙度不断增加,纳滤膜选择层厚度也出现明显的变化;当PVA浓度为0.20wt%时,纳滤膜表面呈现出规则的网状结构,此时纳滤膜的渗透通量达到102.7L/m2h(0.4 MPa),对1000ppmNa2SO4的截留率为97.9%。相比于纯聚酰胺纳滤膜和上述两种有机无机复合纳滤膜,纳滤膜的渗透选择性得到了质的飞跃,突破了传统纳滤膜渗透选择性的“trade-off”效应。若再进一步增加PVA的浓度,纳滤膜选择层的致密性会有所下降,导致纳滤膜的选择性降低。最佳条件制备的纳滤膜在中性条件下同样表现出良好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最后在研究PVA浓度影响的基础上,将不同分子量的PVA添加到PIP水相溶液中形成均匀的水相溶液,通过界面聚合制备了有机复合纳滤膜,并从理论上研究了纳滤膜表面形成网状结构形貌的原因。结果表明,PVA分子量和浓度会影响水相溶液的粘度,而水相溶液粘度的增大以及氢键作用(PVA与PIP分子之间)会降低PIP在有机相中的扩散系数。控制PVA的分子量或浓度,可以将PIP在有机相中的扩散系数控制在2×10-9~3×10-9cm2·s的范围内,此时制备得到的聚酰胺纳滤膜功能层较薄,且纳滤膜表面会形成具有较大有效过流面积的网状结构,会明显提升纳滤膜的渗透选择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机动车数量和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而城市用地的局限性导致已有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愈加尖锐。交通智能化设备的出现带来智能车载系统和智能路侧系统的逐步发展,基于车车、车路信息交互的车路协同系统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技术措施。车路协同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显著积极作用。考虑未来城市干线交通道路上主要交通需求为社会车辆(小汽车)和公交车辆的高效通行需求,而公交车辆和社会车辆(小汽车)由于功能和性能的差异性,使得两种交通方式具有不同的行驶
编者按:教材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教材建设是推进立德树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保障,是最根本的铸魂工程。日前,教育部召开了第一场“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情况。据了解,目前,教育部已研制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国家安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严重制约城市交通顺畅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严峻的拥堵形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然而,高质量、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与传统公交服务水平低、模式单一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高效、便捷、舒适、环保的定制公交服务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定制公交作为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服务模式,现有运营发展中,存在着开行线路少、班次频率低、公众关注度低以及吸引力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出行需求的微观角度出发,研究公众对定制公交的支付意愿,为公交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隐义学派,赵宋光先生的哲学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在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思索中建立起“人的哲学的框架”。该哲学框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哲学的马克思主义之转向,它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它所具有的超前的哲学思考,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赵宋光 哲学 马克思主义 人类学本体论  2001年出版的《赵宋光文集》(以下简称《文集》)[1]“
期刊
近日,中共教育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两个结合”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要坚
期刊
近期,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國化最新成果系统纳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路线图,对于推动大中小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实走深,具有重大意义。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的战略作用更加彰显。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
期刊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和影响下,香港电影中一直绵延着进步文化的书写链条。这种表现始自20世纪30年代后期,首先在香港银幕上渐显的是表现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革命文化;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左派香港影人以对启蒙意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继续在香港银幕上书写先进文化;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内地改革开放,革命文化在香港银幕上回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呈渐显之势;内地在改革开放特别是21世纪之后,香
期刊
一、关于《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有关要求和“將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法定要求,教育部组织研制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指导纲要》包括五个部分和一个附录,正文重点明确了三个问题,附录细化了每个重点领域主要学习内容。  1.明确国家安全教育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为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正文包括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组织实施八个部分;附件分12个学科详细提出了“如何进”的策略。其中,重
期刊
课程教材要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将重大主题教育内容纳入教材,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近期,教育部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整体设计,研究制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性文件。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教材中虽然包含涉及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