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生态农业建设的土地资源配置方面,即从产业需求与土地供给的角度构建了生态农业建设中土地资源配置的技术途径和方法体系,包括理论基础、土地适宜性评价、动态监测评估、可拓决策及量化调控、技术支撑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并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山西省隰县试区为案例进行了实际应用.该文把生态经济一体化理论、利益共同体组织论、比较效益论和区位理论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土地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从综合分区、植物生长用地适宜性评价、养殖业用地适宜性评价、农副产品加工用地适宜性评价、农村市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等五个方面形成了生态农业建设中土地资源配置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应用星座图聚类法进行生态农业中土地建设配置的综合分区,应用可拓学中的可拓评价方法进行植物生长用地适宜性评价,应用权重和法进行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村市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从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变化、一体化发展水平提高、限制因素分析等方面形成了生态农业建设中土地资源配置的动态监测评估方法体系:以"最小限制因子定律"和"最大概率乘积定理"为依据,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一体化发展水平及限制因素分析的监测评估方法;将关键气候要素作为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建设的"贡献者"之一,并充分考虑科技进步对生态效益的作用,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在生态农业建设的土地资源配置研究中引入可拓工程方法,形成了生态农业建设中土地资源配置的可拓决策方法,并与目标规划协调模型相结合,形成了可拓决策目标规划模型调控方法.从市场与科技信息、硬技术支撑、动态监测与信息反馈等方面建立生态农业建设中土地资源配置方案实施的技术支撑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