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在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作为语篇的一种特殊形式,诗歌有其自身特有的语篇分析模式。与小说,戏剧相比,诗歌的文体分析模式要相对成熟和完善一些。但是,传统的诗歌文体分析模式似乎都被局限在了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即敏锐的直觉在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使得分析缺乏科学依据,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脱节。后来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在韩礼德,利奇和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现代文体学已逐渐被纳入了科学的轨道,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所以,在本篇论文中,笔者采用一种更为科学的文体分析模式来欣赏爱尔兰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歌作品,试图通过系统功能理论和认知理论的巧妙结合来深入挖掘隐藏在诗行背后的诗人精心雕琢的艺术美和诗歌自然流露出的新颖特质,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读者对于诗歌的主观理解和评价建立在一个更为客观,科学的基础之上,更是对Leech诗歌文体学分析模式的一次尝试。
威廉·巴特勒·叶芝被艾略特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叶芝之所以为爱尔兰文坛领袖,不仅得益于他雄辩的词风,流畅而精到地驾驭语言的能力,更是因为他超群的智慧和自我意识在作品中的呈现,可谓是“人生如诗,诗如人生”。他晚期的诗歌将现实、象征、玄思三种文学传统中的优秀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和象征主义体系,在爱尔兰文学史上以至于世界文学史上筑起了一座丰碑。正是深受叶芝卓越的语言能力和智慧的诗歌理论感染,我致力于对其诗歌做文体分析。在诗歌中,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诗行都承载着字面意义之外的艺术特质和社会意义。本文试图通过一种科学的文体分析方式去深入挖掘叶芝经典诗歌作品的思想内涵借以展现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超群的智慧和非凡的语言能力。在本篇论文中,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分析的进行搭建了框架结构,而认知理论则贯穿全文的始终。在本文中,系统功能语法和认知隐喻这两种理论是相互穿插在一起的。为了保证论文结构的条理、紧凑和连贯,本篇论文在第一章重点介绍两种理论,而在后面几章的分析中不再对理论进行赘述,直接运用理论进行分析。在两大理论的支撑下,笔者是围绕诗歌中所体现的语言象似性和隐性连贯展开的。论文的第二章重点介绍了诗歌语言的象似特征,而第三章和第四章着重论述了隐性连贯问题。第三章是从隐性连贯的一种实现方式---意象的角度进行论述的;第四章则是从其另一种实现方式一隐喻的角度进行阐释的。在结束语方面,本文提出了笔者在论文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及局限并指出论文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对诗歌的欣赏评价和叶芝本人对诗歌的领悟和理解交织在一起的。试图以这样一种论说方式切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对其思想以及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进行一次完美呈现。而且为了能够兼顾到理论本身的特点和叶芝诗歌的典型特征,笔者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的对于理论的阐释和语用方式,而是结合诗歌的特点进行了重新分类。第四章关于隐喻的论述恰恰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