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哈代既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终其一生,哈代不仅写出了耳熟能详的《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小说作品,也创作了8部诗集共918首诗歌和一首史诗《列王》。但是在国内,作为诗人的哈代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很多从事英美文学学习的学生也对哈代的诗歌感到陌生。幸运的是,最近几年,对其诗歌的研究逐渐升温,到目前为止,很多文章都尝试从文学角度进行分析,但是仍很少有人关注哈代诗歌的翻译。研究哈代,不能不提及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悲观主义”。目前国内外学者虽已经注意到这一思想倾向,但是对于哈代“悲观主义”的认识多流于概念化,并没有深入探讨其内涵,因此,在了解哈代生平及诗歌创作的基础上,本文对哈代的“悲观主义”进行深入解读。哈代对世界的认识虽然悲观,但却相信这种现状可以被改变,而这一思想也印证了哈代对自己的定位——“悲观的改良主义者”。目前国内主要有三本译集集中收录了托马斯·哈代的部分创作,其中最多的一本翻译了247首诗歌,不得不承认,相对于哈代数目繁多的创作,目前的中国译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托马斯·哈代诗歌以及诗歌翻译的考察,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哈代在诗歌创造中非常注意诗歌形式的创新,这种创新,既隐藏在音步和韵律等要素之后,也显现于诗节结构之中,从这个意义上看,托马斯·哈代的诗歌是音乐与建筑的有机结合。但是在现有的译本之中,多数译者并没有很好地注意到这种形式上的美学特征。此外,在对诗歌内容的翻译上,仅就诗歌文字翻译的准确性来看几个译本都无可厚非,没有明显的硬伤,但如果从诗歌的情绪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考虑,则现有的几个译本各有千秋,尚未发现哪个译本显示出绝对的优势。本文试图在译本比较的过程中,详细地指出这些问题,为今后的译者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