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以来,能源问题就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学者和政府关注的一个重点。能源,尤其是具有不可再生属性的一次性能源资源,导致的能源紧缺与能源需求上升之间的供求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安全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无不与能源价格相关联。世界能源价格水平和价格体系的不合理、能源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以及能源价格机制扭曲等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对能源价格进行主动调控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进入21世纪后,世界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牵动着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的神经,与此相伴随的是,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矛盾越来越突出,能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能源资源约束与需求上升、偏低的能源价格与较低的能源效率以及世界能源价格上涨风险,我国不得不从对能源价格的被动调控转向主动调控。同时,随着能源价格市场化进程加快,通过能源供求双方的市场竞争,形成均衡价格是必然趋势,但是由于能源资源的特殊属性,在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能源价格机制的背景下,能源价格问题仍将凸显。因此,研究中国能源价格调控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理论价值。
论文利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以及系统分析等方法,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中国能源价格调控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由七章构成,共分为六个主题:一是能源价格形成、波动和调控的理论综述;二是中国能源价格调控的必要性分析;三是中国能源价格调控基本模式研究;四是中国能源价格调控的手段体系研究;五是中国能源价格波动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六是中国能源价格调控的相关环境建设。
第1.章为导论。这一章主要交代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框桑结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2章主要研究能源价格调控相关理论。这一部分为论文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对能源价格的形成进行了相关理论评述,分析能源价格形成的理论基准价格,即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能源定价模型和基于西方经济学价格理论的能源定价模型;分析由市场波动形成的市场价格;分析能源价格调控国家调控与市场调控两种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3章研究中国能源价格调控的必要性。本章主要从实证角度分析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能源价格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冲击效应。为了对能源价格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国际视角进行了比较研究,即对世界上的能源消费大国在引入能源价格变量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分别对能源价格整体水平、煤炭价格、石油价格的波动进行脉冲效应、方差与历史分解估计,实证结果发现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发展带来负向性冲击,这为论文下一步研究和政策分析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4章主要研究中国能源价格调控的基本模式,包括能源价格调控模式选择原则、目标、基本模式、主体和重点。其中,论文提出了能源价格调控模式的五大原则、六个目标和分期调控模式。能源价格调控的分期调控模式为:近期政府主导的市场调控模式,中期政府主导调控转向政府引导的市场调控模式;远期政府引导的市场调控目标模式。能源价格调控的主体是隶属国家发改委的国家能源局。本章最后提出了中国能源价格调控模式的五个重点:加快能源价格市场化进程,提高价格调控的主动性;提高能源价格水平,缩小国内外价格剪刀差;理顺国内能源价格关系,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加强石油战略储备调控,形成合理价格预期;健全能源产品市场体系,谋求国际市场能源定价权。
第5章主要研究中国能源价格调控的手段体系。要达到能源价格的调控目标,提高能源价格调控的效率,离不开调控政策手段的支撑。主要包括以价格市场化为主的经济手段:协调配合价格市场化的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增加能源供给的投资政策和调节性能源商品储备政策;以价格监管为主的法律手段,主要是规范价格调控对象,调控主体,涉外经济方面的行为;以价格适度调控为主的行政手段:国家直接定价,基准价和浮动幅度调控和成本与利润控制。
第6章主要研究中国能源价格波动的监测预警机制。在分析能源价格监测预警内容、方式及手段的基础上,构建了能源价格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提出了能源价格波动警情界定方法和能源价格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启动思路。
第7章主要是研究中国能源价格调控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能源商品期货市场和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协调机制。其中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为了减少能源需求,提高能源效率;而建立能源商品市场是为了谋求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在能源商品上的定价权;建立多元化的协调机制有助于同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应对世界性的能源价格风险,同时保障我国能源供给的国外渠道畅通。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
1.理清并完善了能源价格成本的内涵和外延。随着人们对能源资源的认识不断加深,能源价格的成本边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与传统的能源价格构成相比,其内涵不断丰富,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也包括期间成本,是能源产品的实施或执行成本,是必要成本;其外延也在不断扩大,一是成本领域范围扩大,二是成本链条延伸。能源产品成本内涵的丰富和成本外延的拓展,使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充分发挥成本在宏观经济科学管理中的作用,对于提高能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重要的意义。
2.运用简约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能源价格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链中的地位,并对能源价格的波动效应进行了估计。传统的研究主要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直接出发进行研究,而本文以能源价格作为连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渠道,结果发现能源价格在其关系中具有较强的调节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能源价格的波动效应,使宏观价格调控具有了研究基础。
3.提出了中国能源价格调控的基本模式。论文提出了中国能源价格调控的分期调控模式,改变了传统能源价格调控模式不明晰的状况,强调能源价格调控主体的建设。
4.构建了中国能源价格波动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论文从能源供给、能源需求、能源库存和能源价格四个方面,初步构建能源价格波动的监测指标体系;从能源价格上涨幅度、价格波动范围及价格波动时间三个方面,初步构建了能源价格波动的预警指标体系;并对能源价格波动的警情分级与界定、价格波动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启动进行了初步探讨。
5.提出了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价格国际协调机制。能源资源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商品,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能源安全问题牵动着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与生产大国的神经,在此背景下,论文提出了能源价格调控的多边横向协调范围机制和双边纵向协调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