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时期墓葬中的殉、牲代表物表现了墓葬的特性和墓葬作为一般建筑的共性,墓葬中往往是交织有殉、牲代表物的。通过对殉代表物的观察可以作为判断该遗址是否墓葬的重要线索。通过对牲代表物的观察可以明确该墓葬的等级和墓主人的影响能力。人殉和人牲是殉、牲代表物在商时期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分辨人殉和人牲的过程中,我们得出区别殉、牲代表物的方法:牲的交换对象是“神明”,交换的是“神明”对生者的护佑,对墓葬的护佑,对现实世界的护佑。殉的交换对象是墓主人与殉者“自己”,交换的是自己死后的世界如同生前一样的“富贵或美好”,是对期望现在的生活在死后世界的“重生”。牲和殉都是具有信仰的因素的,但两者的信仰世界并不一致,牲是现实主义的真实世界,殉是理想主义的死后世界。牲不仅见于墓葬,在祭祀活动中也经常出现。而殉仅见于墓葬中。生器与祭器的区别在于使用度,而不是明器的“使用性”。明器的作用往往是唯一的,其意义仅对于死者,其价值仅对于生者。墓葬是埋葬者意志的体现,而不是被埋葬者。商时期墓葬的建筑性特征是我们了解商代墓葬习俗的一个新的思路。通过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将商时期墓葬的腰坑与一般建筑的奠基坑等同起来,将城墙周围的低级墓葬与房屋周边的幼童墓葬等同起来,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与殷人的崇鬼观念等同起来。商人在墓葬中广泛使用明器,也是商人对黄泉观念的体现,信奉死后的世界,将大量资源浪费在祭祀和奢华上,墓葬作为世俗信仰和宗教幻想的结合,自然是商代资源主要的消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