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老年痴呆的两种可能的致病机制:胆碱能损伤学说和自由基损伤学说相结合,主要建立了两种高通量筛选方法: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高通量筛选模型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微量筛选模型。旨在筛选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均较为显著的活性成分,从而达到协同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目的。首先建立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高通量筛选模型,对66种不同的天然成分进行筛选,筛选出藤茶及其主要单体成分二氢杨梅素、远志总皂苷及其水解产物远志次苷四种活性十分显著的成分,其IC50值分别为451.11±21.09μg/mL、495.46±47.05μg/mL、31.82±2.05μg/mL、286.12±1.17μg/mL。同时,二氢杨梅素的结构类似物杨梅素和杨梅苷在0.25mg/mL的浓度下也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0.664±4.05%、38.48±±1.98%。其次建立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微量模型,对杨梅素、二氢杨梅素和杨梅苷以及它们的主要存在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同步分析,并用薄层法做进一步验证,旨在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较为显著的成分,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极为显著,其IC50值为10.7μg/mL,强于阳性药VC(14.69μg/mL)和芦丁(31.32μg/mL)。然而,杨梅素、杨梅苷、二氢杨梅素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并不稳定,其中二氢杨梅素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因三者结构上都含有较多的酚羟基,推测可能与化合物本身的稳定性有关,因此对杨梅苷的稳定性做进一步的补充研究,结果表明杨梅苷溶液应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低温或常温保存,并避免接触重金属离子。鉴于以上的研究成果,二氢杨梅素具有、十分显著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极具进一步开发成为抗老年痴呆新药主要活性成分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