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z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为探索珙桐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以珙桐芽为外植体,着重研究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以及培养中试管苗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建立珙桐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 1)利用珙桐芽作为初代培养的外植体材料,最佳的取材时间为10月。不带木质部接种可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率。 2)珙桐组织培养条件:启动阶段为昼温26℃,夜温24℃,光照14h/d;继代和生根阶段为昼温24℃,夜温22℃,光照13h/d;光强1500~20001x,pH值为5.8~6.2。 3)珙桐启动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BA1.5mg/l+IBA1mg/l,30d后,芽的诱导启动率可达95%以上。 4)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N6+BA2.5mg/l+IBA1mg/l+GA31mg/l,其平均增殖系数可达8.00以上。 5)侧芽继代增殖方式的最适培养基为N6+BA1mg/l+GA32mg/l,其平均增殖系数可达3.90。 6)可以试管苗的顶芽和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在初代培养基中进行二次启动,启动率高达90%以上,通过增加外植体种类,达到增殖快繁的效果。 7)生根阶段的最适培养基为1/8MS+BA0.1mg/l+NAA1mg/1+活性炭0.5g/1,生根率可达95%以上,生根根数多,生长迅速。 8)炼苗阶段以河沙作为培养基质,并以基本培养基1/10MS为营养液进行叶面施肥,移栽成活率可达62%以上。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为建立松口蘑人工菌塘诱导体系进而为松口蘑人工子实体的诱导研究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首先对松口蘑的主产区之一,长白山地区松口蘑生长的生态条件进行了调查。并对采集
本研究采用标准地定位调查法,对雾灵山中低山交错带次生演替初期阶段植物群落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密度 伐前多数草本植物密度均相对较低,次生演替
通过抗球虫药物盐霉素起始诱导浓度的确定试验,最终选定60mg/kg作为此次诱导试验盐霉素的起始诱导药物浓度。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逐渐增加药物浓度,进行药物压力定向选择
  本论文以沈阳南运河带状公园为对象进行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首先,确定调查样地,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样地规格的确定,样地数量的确定以及样地的分布确定。其次,针对确定的样
沙松(Abies holophylla Maxim)又名白松,是东北寒温带阔叶红松林的主要建群树种,也是顶级伴生树种之一。由于长期高强度采伐,优良天然沙松资源蕴蓄量急剧下降,如何通过合理的
干旱与土壤侵蚀是黄土地区并存的两大环境问题。该地区降水变率大,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往往以暴雨形式降落,地表径流多以暴涨暴落的山坡洪水形式流失。该区有限地表径